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可是,现在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以至于自己的书房几乎靠父母收拾整理,且习以为常。这样不仅纵容了孩子的懒散,甚至使他们习以为常而不重感恩。墨磨偏,心不端。另外,书籍有固定的地方,排列整齐,令人舒适,也是良好的治学态度。
弟子规第三十七章?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弟子规第三十七章?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第三十七章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原文: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解说: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这两句从前面的学习方法,转入到学习环境。意思是书房、卧室以及墙壁都要保持清洁干净,桌面上的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整齐,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学习,不仅舒适,而且还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和提高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可是,现在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以至于自己的书房几乎靠父母收拾整理,且习以为常。甚至书本书包也要父母交到孩子手里才去学校。这样不仅纵容了孩子的懒散,甚至使他们习以为常而不重感恩。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这两句转过来说学习不端正的问题。意思是墨磨偏了,写出来的字浓淡不一,歪歪斜斜,说明你学习浮躁不安,心神不定。这是学习上的大毛病。
古人用毛笔写字,写字前先要磨墨。这是写字必须的准备。汉字是传承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写汉字还讲究书法。从书法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风格和品质。古人说,意在笔先,心正则笔正。又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如果墨磨得浓淡不均匀,字写得乱七八糟,说明他写字不专心,学习三心二意,由此可见他办事不认真 ,没规矩,心情浮躁。
所以,尽管这些是小事却可以培养自己治学严谨的习惯,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态。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这两句继续从细节中说学习态度要端正。意思是各种书籍课本,要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一本书看(读)了以后,要归还原处。
“动物归原”,这也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 ,也是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其实不仅仅是书本,无论我们用了什么东西,用完之后,一定要养成随手放回原处的习惯。
这样有很多好处。首先,不论是自己下次使用还是别人使用,都容易寻找。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养成做事有始有终,有条不紊的良好习惯。另外,书籍有固定的地方,排列整齐,令人舒适,也是良好的治学态度。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这两句更进一层讲解学习的良好习惯。意思是即使有急事,看完书也要顺手合上书,放回原处。如果书本有损坏,立刻修补好,保持完整。教育我们要爱护书籍。也是对书、对知识的恭敬。
爱护书籍,无形中培养了处处仔细,井井有条的好习惯。
作业:
对照下列问题,相互交流,比一比谁做的好,并总结这样做的好处。
1.上课时,课桌上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摆放得整整齐齐。
2.做完作业,总要把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收拾好才去玩。
3.每天放学后,总要复习完当天的功课,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才做别的事。
4. 课外书摆放整齐,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
5. 每天上学前,要检查学习用品是不是带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