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赠书今天是教师节,小编首先向所有老师致以问候——您辛苦了!又到了开学的季节,时隔半年校园里再次充满了生机老师们想必已经在岗位上准备已久,为孩子们呈现最佳的校园生活了适逢教师节,第一教育联合源创图书,为教师。
教师节投稿活动?今天是教师节,小编首先向所有老师致以问候——您辛苦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教师节投稿活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教师节投稿活动
今天是教师节,小编首先向所有老师致以问候——您辛苦了!
又到了开学的季节,时隔半年校园里再次充满了生机。老师们想必已经在岗位上准备已久,为孩子们呈现最佳的校园生活了。适逢教师节,第一教育联合源创图书,为教师朋友们送上新一轮的精神食粮,为新学期充电。
在本条推送文末“写留言”位置,聊一聊对您从教生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简述理由,即可有机会从今天推荐的3本书中免费领取一本您感兴趣的书。本次活动共送出15册。
一起来看吧!
01 云端学校:没有老师,学习如何发生
The School in the Cloud
第一本书,小编挑了一本非常应景的、各位老师喜闻乐见的,那就是《云端学校:没有老师,学习如何发生》
让我们回到1999年,那年的印度,有一位物理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做了一个跨界尝试:他选择了德里的一个几乎没有英语教育的贫民窟(没错,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这项实验有关),在一面墙上凿出了一个“电脑亭”,过往的儿童可以在电脑上自由操作。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儿童能在缺乏外界物质支持和技能指导的前提下,学会使用电脑。
先说结论:在印度、柬埔寨、南非等地的近10000次实验中,米特拉发现,许多孩子们在8小时内就学会了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画画等电脑功能,并且已经有了一些“务实”的行为:孩子们已经学会从网上抄作业了。
实验还有了一系列的发现:孩子们组团学习时效率最高;在“自组织学习环境(SOLE)”中孩子们能掌握远超自身学历水平的知识;贫穷和发达地区孩子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的大……
很多教师朋友会有疑问:我们也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在互联网上采取放任态度导致的恶果也是屡见不鲜,为何事情在印度的贫民窟里会不一样呢?
米特拉提出一个实用技巧:将孩子用来学习的大屏幕置于公共空间里,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地会避开影响不好的内容。
与此同时,米特拉还为教育者提出了另一个实用技巧:成为“奶奶式”的“中介人”,而非指导者。“奶奶”只需在SOLE过程中提供“对孙辈的赞美”,便能对SOLE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米特拉还广邀全世界志愿者“奶奶”,通过互联网向印度儿童提供“奶奶”服务,形成“奶奶云”。
最终,一所所以自组织学习的学生以及“奶奶式”的中介人为基础的“云端学校”悄悄开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
今天,经历过2轮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我们回望这段十几年前开始的故事,会发现,尽管我们的空中课堂与米特拉的云端学校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以课堂教学为主,后者以学生自组织学习为主——但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以及互联网对学习产生的本质性影响,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此外,小编读这本书时还有一个感受:我们经常把目光聚焦在顶尖和发达地区,比如芬兰教育、英国教育,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被忽略的地方,那里的每个生命都渴望教育,教育数字化对他们而言,能否成为打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机遇呢?
书名:《云端学校——没有老师,学习如何发生》
作者:[印度]苏伽特·米特拉 著 张建民 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02 简明学习理论
Learning Theories Simplified
看过了未来可能的景致,让我们稍微整理一下过去,回顾一下我们如何一路走来。
教育学伴随着人类文明同步发展,迄今已经留下的无数脚印,并且,教育学毫无疑问与人类的所有学科,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其中与教育学关系尤为特殊的几门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各自都是一座庞大的书库,每一个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应当都对这些领域的诸多概念和整体脉络有所了解。
但无论你目前正在赶论文、做项目,还是已经在做教学工作了,都可能会感到这些学过的东西正在慢慢流回自己老师的脑海里,亦或是时间使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变得模糊。
于是我们的小助手登场啦!这本《简明学习理论》由英国资深培训师鲍勃·贝茨(Bob Bates)所著,以极简的方式,探索了134个经典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134个看似很多,其实每个理论的讲解仅1000字左右,在2-3页内回顾一个(一组)学者的一个发现,直观简练。
每个理论都包括要点提炼、课堂小贴士、批判性视角和拓展阅读几部分,有些更配有图表演示和现实教学故事、精彩教育电影的解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仅涵盖教育哲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神经科学等经典理论,还包括专业化、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行为管理等教学和管理思想,不仅适合教师阅读,相信学校管理者和各领域的管理者也会从中有所收获。
此外,书中还花了不少的篇幅讨论幼儿发展,也适合低年级和学前孩子家长阅读哦。
不过,本书作者贝茨也说(也是小编的心里话),在这里他只是提供对理论和模型的基本见解以及应用指导,如果有时间的话,能读一读大咖们的原著当然是最好的。
书名:《简明学习理论》
作者:[英]鲍勃·贝茨(Bob Bates) 著 王春易 林森 刘赛男 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03 学习理论的日常教学应用
Learning Theories for Everyday Teaching
上一本《简明学习理论》,带我们回顾了在教育历程中得到的知识,对于有志从教或者已经走上教师岗位的读者们来说,这些名词或名字我们再熟悉不过:建构主义、B. F. 斯金纳、自我实现的预言、图式,等等……
但当我们真正站在讲台上时,前人的发现要如何作用到我们当下的思想和行为上呢?
在这本《学习理论的日常教学应用》中,两位英国资深教师卡萝尔•汤普森(Carol Thompson)和莉迪娅•斯彭斯利(Lydia Spenceley)会通过10个虚拟人物,来发现教师遇到的各种困惑及思索,并从环境、计划、动机、建构、合作等教师工作的关键方面,剖析支撑教学方法的关键理论,探寻可行的解决方案。
尽管这些虚拟老师的名字就像“小明”“小红”那样随意,但他们面对的教学困境是真实而复杂的:罗杰充满激情的授课非但没有使学生奋发图强,反而吓到了一些孩子;帕特不想要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但学生看上去仅仅满足于亦步亦趋;蕾切尔总是把自己工作上的成功归因于侥幸,面对教导主任的听课惴惴不安……
在书中,每个老师对问题都有自己的解读和应对,并最终在理论知识、实践运用、旁人指导的综合作用下,克服了困难,完成了他的“人物弧光”。
虚构的人物背后是真实的情境,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原理。科学从来都不仅存于实验室和书本上,当你感受到与理论的距离时,需要一根线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就是这本书,《学习理论的日常教学应用》的意义。
与老师们共勉,小编引用两位作者引用的爱因斯坦的名言:
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保持平衡,你必须勇往直前。
书名:《学习理论的日常教学应用》
作者:[英]卡萝尔•汤普森(Carol Thompson) [英]莉迪娅•斯彭斯利(Lydia Spenceley) 著 郭晓娜 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彩蛋来了!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留言即有机会获赠图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