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钓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钓鱼百科

怎样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洋节取代传统节日)

时间:2023-06-1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钓鱼百科

在中国各种传统节日中,春节这一“第一大节”的地位不可撼动。强调传统文化与过不过“洋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可以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关心。

怎样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时光在循环往复、变幻无穷的生活中流淌民俗在代代相承、推陈出新的岁月中酝酿在传统文化中,寅虎有着怎样的美好寓意?历史上,江南人是如何过年的?数字化时代,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传统节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怎样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

时光在循环往复、变幻无穷的生活中流淌。民俗在代代相承、推陈出新的岁月中酝酿。在传统文化中,寅虎有着怎样的美好寓意?历史上,江南人是如何过年的?数字化时代,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传统节俗?

「不仅要重视年节习俗的“历史文本”,更应注重其“现实答卷”」

上观新闻:据您所知,江南地区有哪些独特的年节习俗?

仲富兰: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用“饭稻羹鱼”四个字对江南地区的饮食特点作了高度概括。当时的楚越地区,地广人稀,以稻米为饭,以鱼类为菜,刀耕火种,水耨除草,瓜果螺蛤,无须从外地购买,便能自给自足。这是很独特的,反映到年节习俗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北方包饺子,南方吃汤圆、年糕”。

北方人在年三十晚上吃饺子,一是取其谐音“更岁交子”,喻辞旧迎新;二是取其吉形,因酷似元宝,喻国泰民富、招财进宝。南方多数地区过年有吃年糕的风俗,背后则有一个民间传说。

春秋时期,苏州为吴国国都。相传,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城,建成后大宴群臣。伍子胥预见到吴王骄奢,国家迟早将亡,于是留下密嘱: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得食。如他所料,吴国后来被越军横扫,都城断粮,饿殍遍野。有人突然想起伍子胥的嘱咐,便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地,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苏州人民为了纪念并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过年时家家吃年糕,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上观新闻:在我们的印象中,虽然各地风俗略有差异,但各种年俗所聚合起来的春节,总是热烈红火、温暖美好的。

仲富兰:是的。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游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将近一个月,从腊月廿三开始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小孩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这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团圆的这种习俗,反映了人性中的美好,有着人性的光辉。即使再过一千年,中华民族子孙也应该世世代代地将它传承下去。

上观新闻:但近些年来,很多人都有“年味”变淡的感喟。

仲富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了儿时对穿新衣、点鞭炮、压岁钱的特别渴求,也没有了走亲戚、坐礼席的礼仪讲究,或许也没有了敬神告天的祭祖……于是,很多人都有“年味”变淡的感喟。

其实,我觉得,不变的是节日,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些人总是试图描摹出旧时过年的文本,像《祝福》里的祥林嫂一样,年复一年地复述着人们记忆深处的年味。这个参照系不对。对照农业社会的“年味”,现在当然是淡了,还可能会越来越淡。

前几天,我还跟几名学生聊到这个话题。我说,置身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民俗研究不仅要重视年节习俗的“历史文本”,更应该注重当代人过年的“现实答卷”。中国人的春节,源于更迭的时序,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不能将过时的、与现时生活格格不入的“老玩意”理解成民俗。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样是“年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节庆活动已逐渐超越简单的物质需求,从“求温饱”转变为“寻开心”」

上观新闻:在当代人过年的“现实答卷”中,您最看重什么?

仲富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节庆活动已逐渐超越简单的物质需求,重点从“求温饱”转变为“寻开心”,即更加重视精神需求。仅就当代人过年而言,有三样东西特别值得关注:一是艺术感,二是烟火气,三是年轻态。

不要以为只有守岁、磕头、祭灶、祭祖等仪式和团圆饭、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是年俗。如今,逛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音乐厅也是新年俗。上海有全国城市最多的文创园区、咖啡馆、茶馆、书吧等文化空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基于上海城市文化基因与市民自发的文化活动。置身其中带来的冲击力和融入感,都是一种新年俗的体验。

此外,既要有“高大上”,也要有“烟火气”。“烟火气”是什么?以前它是马路上的流动食担、小菜场里的鱼鲜气、大饼摊点供应的“四大金刚”;如今,大规模城市更新之后,烟火气既是上海人普通家庭的日常,也隐藏于街头一条条风情小马路里。烟火气,是一种人情味,也可看作人民城市的生活气息。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往往源于城市的生活气息,烟火气、市井气、人情味会带给上海无穷的魅力。

说到“年轻态”,上海是较早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的中国城市。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城市里青年人的聚集度与活跃度,古老的年俗也亟须年轻人的创造与创新。一个拥有更多青年人的城市是最有吸引力的,也是有创造力的。大量吸收年轻人才,让青年人跨界到社区“管事”,出谋划策,提供社区治理创新的“过节方案”,古老的年俗就会产生诸多新年俗。

如果上海在这几个方面发力,在新民俗方面也一定会展现出新的“上海特质”与“中国经验”。

上观新闻:前些年,“洋节”来势汹汹,有取代传统节日之势,令许多人忧心忡忡。现在来看,这种情况是不是已经发生了变化?

仲富兰:改革开放这几十年,西方外来节日在商业力量的加持下,不断影响着国人的节庆观、消费观,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是不是曾经“有取代传统节日之趋势”?我不这么看。

我曾带领学生做过一个入户问卷调查。上海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的城市,但调查的结果是,上海市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接受度、喜爱度还是远远高于西方各种节日。在中国各种传统节日中,春节这一“第一大节”的地位不可撼动。不少年轻人虽然喜欢过“洋节”,但他们更重视春节。西方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在商家的推动下有些市场,但它们在中国没有根,没有土壤。单从这一点来看,认为“洋节”会取代传统节日的想法有些杞人忧天。

当然,我们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意识。强调传统文化与过不过“洋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就国际交往与文化传播而言,我们当然要尊重自身的传统与文化,但也要尊重他人的习俗。“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品格,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与因子。

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上大红灯笼高挂。海沙尔摄

「无论时代给传统节日注入什么新内容,其核心始终没有偏离中国传统精神」

上观新闻:近来,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于“就地过年”,您有什么感触或建议?

仲富兰:疫情暴发以来,民众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就地过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别样的春节景观。

我特别能感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我是1968年入伍的,曾跟随部队驻扎在兰州城外的七里河土门墩。有一年,春节吃年夜饭的时候,外面的雪下得很大,但轮到我出勤站岗放哨。顿时,一股游子离乡、孤孑无亲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

当然,虽然同为孤身在外,但和过去相比,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显然更好了。对于今年“就地过年”的新上海人,我有两条建议:一是接受现实,放松情绪;二是活在当下,自我鼓劲。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可以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关心。上海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在符合疫情防控标准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就地过年”的居民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猜灯谜,推广“线上拜年,视频团聚”,让浓浓年味温暖一个个社区、一颗颗心灵。

上观新闻:对于那些足不出“沪”、在家过年的上海人,您有什么建议?

仲富兰: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有着非常丰富的城市文化记忆。上海的历史文化记忆与“都市新年俗”有着密切联系。城市里的集体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本质上也是当代人的“乡愁”。

上海人过年,可以体验一下具有地理空间领域的“乡情展示”。我们可以回归城市地方文化,重温地域人文过程,感受“吾土吾民”“上海味道”等构成“年”的重要含义。春节期间,哪怕是光顾一下老城隍庙豫园里的捏面人、剪窗花、做糖人、写福字、听昆曲……相信都可以让市民们感受到一把浓浓的年味。

上观新闻:一面要抗击疫情,一面要让更多人在节庆体验中亲近传统、品味文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仲富兰:今年春节前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进万家”活动采取年俗非遗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有关机构组织各地与“年文化”相关的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传播。这种形式非常好。既可以在“云端”展现各地精彩纷呈的年俗活动,推动非遗在新媒体业态的传播,还能营造浓浓年味,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虎年节日氛围。

过年,对中国人来讲,不仅是向过去的一年告别,更意味着要在新年到来之际,将美好的期待和祝福送给自己、家人和朋友。我国各地都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传统技艺……可以将这些资源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转换成精彩纷呈的节目,并且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以及各地多家权威媒体等,奉献给千家万户,呈现出丰富多彩、年味十足、喜庆热烈、适度互动、充满特色的浓烈氛围。

归根结底,传统节日文化是孝、亲、慈、爱的文化,相关仪式活动无不传达和体验了对亲情、友情、族情、乡情的珍视。无论时代给传统节日注入什么新内容,其核心始终没有偏离团圆、和谐、吉祥、如意的中国传统精神。就算再过一千年,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仲富兰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上观摄影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夏斌

    推荐阅读
  • 玉麒麟怎么繁殖,能扦插繁殖吗 玉麒麟扦插的方法

    玉麒麟多通过扦插繁殖,5-6月,从母株上切下生长良好的茎段,干燥伤口,插入3-4cm深的土壤中。然后把它放在20-25℃的环境中,等待它生根。播种时,选择一些健康饱满的玉麒麟种子,用水冲洗,然后在赤霉素溶液中浸泡4-5小时。然后,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及时喷洒,保持土壤稍湿,40-50天后生根。之后,把它放在温暖的地方,及时浇水,大约30天后发芽。扦插后,有必要为新植物提供温暖的生长环境。

  • 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盘点有关教养的名言)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葛洪,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葛洪凡是一个能够受到大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仅是有力量,而且要优美,坚实是不够的,就是有用也无济于事,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办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欢。——洛克我们耐得住习以为常的恶习,我们非难新发现的恶习。——洛克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空难现场救护注意事项(国外机长告诉你这样做或增生还概率)

    埃塞俄比亚航空于当地时间11日发布消息,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亚的斯亚贝巴东南处的比斯霍夫图镇坠机现场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8飞机发生坠机空难,这是继去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空难事故之后,波音737-8飞机发生的第2起空难。这次空难导致机上157人全部遇难,包括8名中国公民。2018年11月28日,印尼公布根据黑匣子得出的初步调查报告,披露10月29日造成189人遇难的印尼狮航坠机事件细节。

  •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菊花(为啥菊花连连失守)

    传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即使呼唤“神龙”痔疮膏,它也照样刚得像小哪吒。导致大便干结,摩擦肛门出血,引起痔疮或是肛裂。没有不适症状,不需治疗,只需注意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和饮酒,多吃果蔬,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多做提肛动作。

  • 俗话说家中有四项必定难兴旺(俗语说床头四不向)

    当然,在古人的眼中,“臭”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在这里也提一下,古人的窗户是没有玻璃的,所以空气流动很厉害。其四,床头不可向“空”所谓的“向空”,就是说床头没有任何的依靠,这样会使得床非常的不安全。

  •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及位置(常用传感器的使用与连接)

    实验中使用的传感器有直流两线式和直流三线式两种,其中光电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均为直流三线式传感器,磁性传感器为直流两线式传感器。4)同一接线端子的连接导线最多不能超过2根。1)放大器单元的安装将光纤传感器放大器单元中与光纤单元相连接的一侧的钩爪嵌入固定导轨后,再压下直到挂钩完全锁定,如图所示。如不完全插入可能会引起检测距离下降。

  • 九尾狐传韩剧剧情(九尾狐传剧情介绍)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九尾狐传韩剧剧情《九尾狐传》主要讲述了生活在繁华都市之中的九尾狐和追踪他的制作人之间的奇幻故事。剧中李栋旭饰演李砚九尾狐李砚拥有诱人美色、聪颖头脑、出色运动神经,曾是山神,现在却在阴间和阳间以公务员身份生活,工作目标是清除隐藏在“怪谈”之下的扰世者。赵宝儿饰演南智雅,南智雅是电视台《寻找都市传说》节目制作人,是个胜负欲极强的女人。

  • iphone六代系列哪种拍照最好看(iPhone7Plus双摄像头第一手解析)

    从发布会的邀请函我们就已经得知,拍摄性能是这次苹果iPhone7家族的一大卖点。苹果iPhone7Plus与之前的双摄像头手机有所不一样,采用广角镜头长焦镜头,两个镜头均为1200万像素,支持2倍光学变焦以及10倍数码变焦。我们都知道每年新iPhone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手机行业革命,这次光场相机的加入,或会改变目前双摄像头以“彩色黑白”方案为主的格局。

  • 荣耀4手环什么时候出 荣耀4手环什么时候出新款

    荣耀手环4于2018年9月5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布。可直接显示短信、微信、QQ消息,支持离线支付、拍照等功能,其核心为24小时实时心率监测功能,并拥有7大运动模式。

  • 为了你我愿意爱这个世界(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钱钟书在提到妻子杨绛时如是说道。这应该就是最好的爱情的模样了吧。最近ins上的一组秀恩爱的漫画异常火爆,这对80岁夫妇的日常向我们诠释了爱情的真谛。没想到这酒一喝就喝了一辈子。虽然如今满脸皱纹、头发花白,我依然与你一起把酒话桑麻。吃个甜甜圈被发现,还是会露出偷吃失败的俏皮表情。无论年纪多大,只要和你一起出去,我们就是最亮丽的一对。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