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位朱琛琦,则是前大迈金坛基地高层负责人,目前为江苏金坛大迈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人、金坛大迈工程研究院法人、江苏大迈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而这一事实,大乘汽车CEO吴潇以及朱琛琦不可能不知晓,因为其曾是众泰汽车金坛项目副总指挥。而此前销量不佳的大迈X5,同样通过更换供应商体系的方式,对大灯、中网、前脸以及部分饰品部件进行调整,在老车型的基础上做出调整,变成了全新的大乘G60S。
老王是个生意人,03年的时候开了一家还算不错的餐馆,在当地小有名气,几年下来积攒了一些积蓄而且也把餐馆开成了小型连锁店,随着生意的越来越好,老王人手不够,在事业爬升期找来了姐夫跟外甥来帮忙打理其他分店。
虽然名义上是连锁店,但是暗地还是很典型的“家族式”企业。
老王姐夫此前就是“圈里人”,是个实干家,所以姐夫哥儿打理的店铺非常好,但老王毕竟是生意人,给姐夫哥儿的薪资非常少,拿着手上的成绩去跟老王谈,以“立项”的方式跟老王要了一家生意最不好的分店,作为这几年兢兢业业奋斗的回报。
是姐夫哥儿又立下了汗马功劳,生意愈发出色的老王一口答应了。
放眼车市,大乘汽车不正是姐夫哥儿要下的“立项”吗?
老王的好似应建仁,而姐夫哥就是那位出色能干的吴建中,至于老王外甥,则是接替吴建中上位的金浙勇。
老王的小连锁店面馆,不正是应建仁的“商业帝国”吗?
三天前,大乘汽车在北京发布,有人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品牌,也有人说这是一股新生力量,更有人说这是颠覆传统车企的新品牌。
诚然,灯光师的打灯效果非常不错,场景师的布局也足够炫酷,但大乘之下,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光彩之下必暗流涌动,今天就来还原大乘汽车不为人知的一面。
大乘之后的操控体系
大乘汽车成立于2014年12月初,法人为吴潇,持股比例达到75%,另一位核心人物是朱琛琦,持股比例达到25%,一个新车企只有两位大股东,注定了大乘体系将会非常的复杂。
年仅37岁的吴潇是谁?出资数亿元坐上了CEO的位置,查其背后不难理解吴潇与应氏集团的关系,其父吴建中在众泰汽车统管了多年董事长,据悉吴建中正是应建仁的姐夫哥儿,按照豪门体系来算,吴潇与金浙勇为平辈人物,均为应建仁晚辈。虽然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印证,但是在铁牛集团是默认的存在。
而另一位朱琛琦,则是前大迈金坛基地高层负责人,目前为江苏金坛大迈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人、金坛大迈工程研究院法人、江苏大迈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法人。
一位是应氏集团复杂关系网重要一员,另一位则是前众泰大迈高层,这个号称新生力量的新车企,看来背后与众泰有着的关系网。
作为“新品牌”,如何解决工厂问题
两年前,第一台大迈X7驶出金坛工厂,在一次扩充之后,金坛基地产能达到了30万台,因为两年的经营不力以及众泰内部的大调整,大迈系短短的一年就消失殆尽迅速被抛弃。也正是有了大迈的衰落,才有今天大乘驶出金坛的机会。
目前大乘汽车主要有两大生产基地,其中金坛基地为最重要的基地,属于众泰留下来的老工厂,有一定的量产能力,另一家基地则位于江西抚州高新区,于2017年10年正式动工。
可见在产品发布之前,大乘汽车以及背后的吴氏父子做足了功夫,先是与众泰洽谈金坛工厂事宜,后创立大乘汽车科技产业园,成为抚州投资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项目。
一个疑问
大乘在品牌创立之初,为何要扩张50万产能配套?需要知道的是,大迈此前工厂配套就已经达到30万产能/年,金坛工厂自身就可以仅仅依靠供应商来达到年产能30万台的表现力。
而这一事实,大乘汽车CEO吴潇以及朱琛琦不可能不知晓,因为其曾是众泰汽车金坛项目副总指挥。
但在金坛项目投产一年之后,大乘在江西拿到了大乘汽车科技产业园,而这一产业园规模可谓非常庞大,仅投资就达到了50.5亿,规划面积达到1600亩,项目目标是20万台套/年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
为何连一台车都没正式公布的大乘,却已经布局了50万台/年产能的两大工程?
没有新品,却规划庞大产能?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想要扩大产能需要庞大的资金注入,但大乘走的是没有新品却扩产能的路子。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此前部分车企低价拿资源的情况,比如说华泰汽车利用汽车项目等圈地,用扩张140万产能工厂的噱头来换取当地煤矿资源,最后却以年销量几万台手长。而企业规划美好布景来换取低廉的当地资源进行变现,此前这种案例非常之多。
当然,大乘是否有这种可能,我不得而知。
新品着急上,为的是什么?
在9月17日的发布会上,吴潇表示年内将两量产三款车型,新工厂从动工到现在不足1年,在老工厂的基础上大乘却表示一年要开动三款车型同时上市?
“战略发布会”上,吴潇也表示G70S、G60S以及E20将会是率先推出的三款车型。但从现在推出的三款车型上,我仍然找到了很多的亮点。
在大迈体系下的金坛工厂生产出三款车型,分别为众泰芝麻、大迈X5以及大迈X7,仔细对比考究,不难发现为何吴潇会信心满满表示“年内量产三款车型”。
其中,金坛工厂此前生产的众泰芝麻,通过更换模具以及供应商体系的方式,变成了现在的大乘E20。
而此前销量不佳的大迈X5,同样通过更换供应商体系的方式,对大灯、中网、前脸以及部分饰品部件进行调整,在老车型的基础上做出调整,变成了全新的大乘G60S。
至于网上最先流出的G70S,同样也能找到大迈X7的影子,大乘对大迈X7进行了一些外观设计进行的变动,在此前大迈X7的产线上造出了全新的大迈X7。
分析两点
其一:大迈基础上能否保证新品质量?
简单找寻了大迈此前产品质量表现,销量最差的大迈X5投诉可不少,最为简单的手动变速箱匹配上,此前的大迈都无法保证可靠性,至于电子附件更是问题百出,质量问题是直接导致大迈消亡的关键。
在大迈基础上诞生的大乘,一年内筹划品牌战略发布会以及工厂扩张,没有投入核心实际研发的大乘,如何攻克大迈留下来的产品问题?
其二:更换供应商体系,如何更快的适配产品?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吴潇父亲吴建中就在整合产品资源,从大乘多款车型上市上就能看出来,对外形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改变,启用了全新的供应商体系服务大乘汽车,如何在初期保证产品供应商粘结度相当重要,而且能否密切的服务产品,同样值得思考。
两个点我提出疑问,旨在对大乘汽车未来产品质量表示关注。
质量问题在表面,资金问题在暗里
其实未来阻挡大乘汽车发展的根本不在于质量问题,而在于资金问题。大迈为大乘提供了金坛工厂,让CEO吴潇有底气在发布会上讲出“年内量产三款车”的言论,但根本问题上是大乘急于撇开与众泰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拿到金坛工厂使用权之后,大乘汽车如何做好后续发展规划相当重要,不依靠大迈体系来做好质量是一个重要方面,做好资金流以及维护经销商、供应商是另一重要放慢。
当然我所思考的这两点,大乘目前都没有很好的公示出来,企业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当然,虽大乘与大迈表面上撇得很干净,但两方高层却有着血浓于水的基因。
当然,我希望大乘汽车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企业,能从根本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以及稳定, 在实业兴邦的路上竖起吴氏父子的大旗。
同时,我不希望看到未来的几年后,众泰汽车与大乘汽车有任何的收购或者被收购关系,虽然数据上做的非常合理且漂亮,但背地里家族企业的收购,受伤的还是股民以及资本市场。毕竟应建仁有了众泰汽车上市这把好刀,在扩张资本市场的路上,会显得无比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