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汉语言,汉语言文学侧重于研究文学的修养与内涵,汉语言侧重于语言研究。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维天有汉,监亦光亮。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了报章。睆彼牵牛,不因服箱。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也是一个提倡男女相亲的节日。
中式的浪漫总是婉约含蓄,却回味悠长。
历来名家们表达爱意的文字,无不深情隽永。
沈从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那么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朱生豪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
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
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
王小波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
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三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钱钟书
没遇到你之前,
我没想过结婚,
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寻觅到对的人,结婚便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儿。
这些文人大家的爱情和经历不能复制,但他们留下的文字可以研读、学习。
在遇到爱之前,先学会表达。
有一个专业可以让我们上读诗词歌赋,下论现当代文学,提高文学素养,那就是汉语言文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汉语言文学
是什么:
汉语言文学主要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其相关理论、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等,涉及诗词歌赋、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等多个领域,在报刊宣传、新闻出版行业进行文章编辑与撰写、文学评论等。常见的汉语言文学研究内容有:婉约派、豪放派等文学流派,杜甫、李白等古代诗人,鲁迅、朱自清等现当代作家等。相较于汉语言,汉语言文学侧重于研究文学的修养与内涵,汉语言侧重于语言研究。
学什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编辑、文秘、播音主持、财经文秘、创意写作、高级文秘、高级文员、企业秘书、商务文秘、新闻传播。
干什么:
新闻出版类企事业:文学评论、文章编辑、新闻传播;政府、事业单位:文化宣传;中小学校、教育机构:语文教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核心课程: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选考学科建议:
3 3省份:不限/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历史 地理3 1 2省份:首选不限,再选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近三年就业率:
2019年:70%-75%
2020年:87%-88%
2021年:89%-97%
推荐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