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钓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钓鱼百科

南北方过小年差异有多大(南北之争又来了)

时间:2023-08-0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钓鱼百科

2月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北方传统的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小南发现,在江浙沪地区,会把除夕前一天夜晚作为“小年夜”。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不过,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小年的日期发生了变化。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称“扫年”。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2月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北方传统的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

在广州的小南,也感受到浓浓的春节的味道。走到楼下已经可以看到各种春节的装饰品在街头挂着——红灯笼、春联、福到等都在开始倒数着这一年一度的回家的喜庆日子。

要说这小年还有一段故事呢。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被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下,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关键来了,到底小年是哪一天?】

都说北方小年二十三,南方小年二十四。小南可就不服了,“小年”可调皮捣蛋了。到底哪一天才是“小年”呢?

◆观点一

根据“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观点二

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因为清朝,政府于腊月二十三祭天颂祖,北方居民便在当天过小年。

南方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小南发现,这一天过小年的传统是最悠久的,历史上离政治中心较远的区域的南方大部分区域都保持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

◆观点三

除了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还有一些区域的小年是其他时间哦!

小南发现,在江浙沪地区,会把除夕前一天夜晚作为“小年夜”。

在四川、贵州部分地区,也就是我国的西南部,他们的小年则是在正月十四或者是正月十五。

在江苏南京地区,小年竟然是元宵节哦。

也有传言,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但是, 古代人们过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

宋代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不过,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小年的日期发生了变化。

清朝皇族统治者信奉萨满教,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敬神。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清王朝皇族过萨满节日,腊月二十三敬神,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腊月二十四,再过小年,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更主要的是,两者的仪式有些相同之处。等到雍正当皇帝的时候,感觉到这太麻烦了,于是提出了小年提前到腊月二十三过,在敬神的时候顺便也拜拜灶王爷。

在雍正的要求下,清朝统治者都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因为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很小,仍然选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

【小年习俗盘点】

那么小年要做啥?小南身边几个朋友讨论起来都说是大扫除。那除了大扫除,还有其他啥习俗呢?小南给你盘点一下~

▼大扫除▼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干净净迎春节。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祭拜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贴窗花▼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

▼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很多地区,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

▼沐浴理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哨。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花馍,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小年习俗传说】

为什么要大扫除?

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称“扫年”。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到了唐宋时期,“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至今民间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据说,这种习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吃懒做,平日穿很破烂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人们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一年来临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在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凡,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在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凡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扫尘习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 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一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清洗蚊帐被褥,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 ,意思是把那些晦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为什么吃灶糖?

传说,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穷、四处流浪。后来,他和母亲栖身于彰德府东北永和县境内的一座寺院内,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洪元寺。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

吕蒙正虽一贫如洗,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深得长老器重。长老不仅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还常赏些芝麻糖让他母子品尝。公元976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日,人们都在忙着送灶王爷上天。吕蒙正见百姓用食物供奉灶王爷,而他没有东西可供奉灶王爷,便用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爷画上。

待灶王爷返回天宫,大帝询问时,他欲说但张不开口,只是一味点头。玉皇大帝以为“灶火之神”连连称赞吕蒙正人品,于是就颁旨降福,赐官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果然居天下数百名举子之冠,考中状元。

为报答长老教育接济之恩,他扩修寺院,并拨黄米、小麦各500担,芝麻100担,让长老广授芝麻糖制作技艺,作为当地百姓谋生之本。以后,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百姓也纷纷效仿吕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赐福。这样,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

【撰文】沈丛升

【校对】符如瑜

    推荐阅读
  • 卸妆乳是干用还是湿用(干性用卸妆乳还是油)

    卸妆乳可以使用卸妆棉配合卸妆。因为卸妆乳比卸妆水的清洁力度稍强,但比卸妆油的力度又稍弱,所以使用卸妆棉配合卸妆,就可以轻松带走面部彩妆。卸妆乳相较于卸妆水来说其功效更加全面而危害性又较小。因为卸妆乳拥有卸妆水温和的特性,而且还拥有卸妆油的油性成分。

  • 家常油焖大虾怎么做(油焖大虾的做法)

    家常油焖大虾怎么做主料:鲜大虾750g。调辅料:料酒15g,荆沙辣酱2g,白糖10g,猪大油60g,花椒油10g,青蒜段25g,姜丝3g,姜汁5g,高汤75g。炒勺置中火上,放入猪大油、花椒油烧热,加入姜丝和大虾,煸炒数下,然后用手勺轻按虾头,挤出虾脑,再放入料酒、高汤、姜汁、白糖、精盐、味精继续煸炒几下,盖上盖,把勺移至微火上焖制;待虾肉焖至将要熟透,汁浓、色红时,将炒勺移至旺火上收汁,放入青蒜段,颠翻几下即可出勺装盘。

  • 2023昆明石林福座2023年清明代为祭扫攻略(时间+费用+流程)

    2023昆明石林福座清明节代为祭扫攻略清明祭扫温馨提示2023年清明祭扫高峰期为:3月21日至4月5日请各位家属避峰出行,减少聚集。

  • 日常化妆的正确方式(再懒化妆也别忽略这)

    现在刷的睫毛都是“伪素颜”睫毛,自然宛如天生般,却暗暗的放大你的双眼,可以让你的眼神充满故事感,还能提升面部精致度,让人一眼难忘。可以事先先少蘸取一点凡士林涂睫毛后,再刷睫毛膏,这样能够使膏体更顺滑很好地避免苍蝇腿。这个睫毛膏的防水效果经过测试很不错,可以有效防止出汗晕妆,夏天游泳也不用担心。

  • 奢侈拼音怎么读(奢侈拼音是什么?)

    出自《国语·晋语》: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现指昂贵物品,如高档汽车、高档珍珠、钻石等。

  • 韩国综艺没有录播吗(没有这个韩国人)

    论收视率,《两天一夜》创下50%收视率,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两倍以上。最恐怖的,还是产量。与仰仗沈腾贾玲等浑身带梗的喜剧人撑场的国综不同。上一秒万众瞩目,下一秒街边乞讨没有国综旅游节目的光鲜亮丽,大包小包,指定打卡路程。《花样青春》老挝篇,三位男演员从广告片场被拐。询问名字,姜虎东意外发现和自己名字高度相似。最大赌局,是“登月计划”。当时,姜虎东因逃税质疑暂退娱乐圈,李秀根因赌博风波被恶评。

  • 2022高考保送生怎么招录(2022保送生政策)

    四类考生具有保送资格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2022年,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人员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已确认保送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录取。鼓励退役运动员发挥专长,申请保送至高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

  • 思凯乐长袖(思凯乐SCALER与长江商学院的戈壁)

    思凯乐长袖第十五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戈15)的“大战”打响,战队陆续开拔,装备已然先至。而作为思凯乐创始人,同时也是长江EMBA27期校友的曾花,再三叮嘱她的团队,确保各个环节的万无一失。瓢虫展翅,思凯乐品牌形象正式升级,新的品牌形象也同步到戈壁产品的开发中。四年多之前的戈11,思凯乐首次正式成为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长江商学院出征团的合作伙伴,那也是曾花作为长江队员第一次出征戈壁。

  • 冬至的含义是什么(冬至节气的简介)

    冬至的含义是什么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 2021广州园博会预约后能取消吗(2021广州园博会入口)

    如行程有变,无法如期观展,可在“我的-预约记录"中取消预约。同一身份证,可多次预约,但使用已预约场次并核销后,方可预约下一日场次。举办地点:海心沙亚运公园交通指南:公交:海心沙公园站293路;499路;886路;观光2路地铁:地铁五号线,珠江新城站入口/出口位置:入口:海心沙亚运公园2号桥出口:海心沙亚运公园1号桥预约入口:穗康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