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动力后置,将原本属于油箱的位置挤占,为了平衡整车重心,因此将油箱以及燃油系统前置。这是在没有将发动机固定在副车架上的特写。最终取得较为合适的数据后,根据不同的赛道或者路况随时进行调整。可以保证发动机在最大扭矩输出的工况下,不出现较大震动和支架断裂的情况。不过四活塞D2的制动分泵、通风打孔制动盘以及轻量化的轮胎螺栓是标配。通过自行加工并已经成功将F0原车的转向节集成在制动盘和制动分泵上。
距离上篇稿件的刊发已经过去将近半个月了,改装一直在进行,而且几乎都是按照原有的计划顺利进行。上图是日后将作为车手的“小胖儿”手拿双前减震的特写。这套减震日后还要仔细说道说道。
在这半个月中,疯狂的“微生物ers”对车体进行了加固,将防滚架焊接完毕,为了能够让强大的比亚迪速锐1.5T的动力总成,更加稳定地悬置在车身后部,因此特别在B柱以及C柱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加强,采用更多的钢管焊接成一个框架,以提高车身后部的整体刚性。
通过上张图片特写可以看到,车身顶部的防滚架采用十字交叉结构,且沿着A柱一直延伸到整个车顶和B柱,并且B柱的防滚架与从A柱延伸至车顶的防滚架之间还有加强结构处理。这样做为的就是在控制整车重量的同时,提高安全系数(在发生意外翻滚时保证驾驶员安全),以及车身在做急加速、急转向、紧急制动时车身姿态的稳定。
上图是从车辆后方副驾驶位置拍摄的车内防滚架特写。由于将来这台F0将采用动力后置、后轮驱动的方式,发动机将整体落入原车的后地板位置(也就是后排座椅区域),在瞬时爆发出115千瓦的同时,车身刚度势必要加强,车身的配重也要改变。因此整车的强度就要围绕着B柱进行加强和固定。可以看到两侧B柱内焊接的由6根不锈钢管组成的防滚架采用交叉布置,每个固定点也都进行了加强处理。
上图是从驾驶员侧拍摄到的车辆后部特写,此位置就是晚些时候固定发动机的区域,图中底板边缘的圆形固定点,是固定发动机和副车架的车辆支撑点。
进行了几次调整后,后部空间有了一个较为合适的修改版。可以看到在B柱下端两个为了固定副车架的圆锥销。
上图是来自比亚迪G6的前副车架。“微生物ers”本着原汤化原食的态度,将这个副车架也作为配件使用,起到支撑1.5T动力和传动的作用,只不过因为方向前后颠倒,副车架上原来与下摆臂的固定点被切割掉,并在副车架后端焊接了一段固定支撑杆。
这是经过又一轮修改后的前副车架,以及焊接在前副车架的油箱固定框架特写。
上图是从副驾驶侧看前副车架以及油箱焊接支架的特写。由于动力后置,将原本属于油箱的位置挤占,为了平衡整车重心,因此将油箱以及燃油系统前置。很多朋友似乎不太理解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是很危险的,容易出现安全故障。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专业的赛车用防爆油箱,其安全系数很高,内部充填防爆气囊以及高灵敏度的燃油关闭阀,如果车辆出现意外——燃油泄漏或油箱变形严重,车辆会自动采取紧急措施。
前副车架仍然采用原车的副车架固定螺栓,原因很简单:原车的固定螺栓强度足够了!
这是在没有将发动机固定在副车架上的特写。经过加强和改装的F0车身,是可以容纳1.5T发动机和6前速手动变速器的。
进行简单试装、位置调试的特写 1
进行简单试装、位置调试的特写 2
进行简单试装、位置调试的特写3
进行简单试装、位置调试的特写 4
上图是进行简单试装、位置调试的特写 5。由于是试装,发动机并没有安装副车架,也就不能进行固定,看似简单的几张照片,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费周折。
时间紧任务重,在对动力、传动系统试装后,为了更加精确地保证后部车身结构,不会与后副车架上的各总成发生干涉,对车身结构进行第四次修改。
最终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状态,当然这不是最后修订版。在将动力、传动总成固定在车身后,悬挂系统、燃油系统全部到位后,再进行实际试车,然后根据需要对车身结构进行反复多次的修改和调校。最终取得较为合适的数据后,根据不同的赛道或者路况随时进行调整。整个过程可谓是一环扣一环,但凡哪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事故发生。这也是科学严谨的改装所必须的一个步骤。
首先原车的副车架与这套动力、传动总成固定在G6上,是要通过四套悬置支撑结构来进行固定,而宽大的G6发动机舱要比F0的机舱宽松得多。
上图是比亚迪G6的发动机舱特写。除去左右两侧叶子板封板以及前部的防尘板后,发动机传、动总成也就占据整个发动机舱的一半面积。而同样的动力、传动总成要放入F0的后地板位置,则是困难重重。
上图是焊接完毕也调整好的动力、传动总成在副车架上姿态的特写。纯手工焊接的发动机固定支架也进行了强度加强。可以保证发动机在最大扭矩输出的工况下,不出现较大震动和支架断裂的情况。
经过几次试装后,终于将动力、传动总成与副车架固定在F0整车后部。
G6的原车副车架在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后,正好可以覆盖F0去掉后地板的部分。这可以说是一个巧合,原本计划将副车架在进行尺寸上的修改,以配合F0小巧的车身。
上图是从车辆后部副驾驶员侧拍摄到的,副车架与动力、传动总成固定在车身上的特写。副车架几乎与车底持平,这样的设定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为的是日后进行极速测试的时候保证车底的气流平顺,在增加必要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后,不会出现来自结构上的阻力。
比亚迪速锐、G6通用的6前速手动变速器总成,可以说是台很好的变速器,挡位清晰各齿比配置合理,但那是对于前置动力、前轮驱动的量产车而言。而改装为后置动力、后轮驱动的F0就不同了。
原本正常布置的换挡装置以及换挡拉线都是向前延伸,换挡拉线通过发动机舱防火墙与变速器连接,进行换挡控制。那么现在就要彻底进行改变,换挡装置向后转动180度,换挡拉线向后直通变速器。包括换挡机构、换挡拉线固定卡夹、变速器固定支架,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并采用肘型轴承进行替换。
自行设计改装的换挡拉线固定夹,如果设计和施工出现偏差,很容易导致换挡不入位情况出现。如果材质不过关,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就会出现备件变形,操作起来不顺畅的问题。
自行设计的变速器反向换挡拉线支架,可以说这才是见真功夫的改装实力展现。不仅需要合理地改变换挡拉线角度,还要保证换挡过程的柔顺度,以及耐用性。经过了几次尝试后整套换挡拉线反向固定方案成型,并进行了试装。当然最终设定版还要以实车测试后使用效果来决定。
自行设计焊接的发动机总成与副车架前悬架。
自行设计焊接变速器与副车架的后悬架。
这些自行焊接的悬架以及日后将要用到的摆臂球头的缓冲材料,全部是采用聚氨酯为材质的自加工零件组成。无论是铝合金备件的加工,还是缓冲块的尺寸,都要保证具有极高的精度。不能多一块也不能因为减少体积而影响到整车强度。
对于改装后的轮圈和轮胎尺寸,“微生物ers”有这两套方案。一是为了匹配瞬间较大的扭矩输出,加宽和加高后轮圈尺寸。改为17寸直径的轮圈,匹配235mm的轮胎。另一套方案是整车全部匹配15寸轮圈。
最终采用何种方案还是要看实车测试的结果而定。不过四活塞D2的制动分泵、通风打孔制动盘以及轻量化的轮胎螺栓是标配。
通过自行加工并已经成功将F0原车的转向节集成在制动盘和制动分泵上。
小巧的车身配合大功率的动力输出,传动系统势必会出现打滑的现象。那么限滑差速器就是标配的备件了。
为比亚迪6前速手动变速器,匹配纯机械式的防滑差速器,这是件较为头痛的事情,既要保证可以合适的装入变速器内,又要保证两条传动轴尺寸吻合,又有足够强度来吸收瞬时爆发的扭矩。总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话说回来比亚迪的这台1.5T直喷发动机,个人感觉很眼熟,但是又不太一样,总之是台有意思的机器。
去掉了空调压缩机,使用4PK高强度皮带直接连接发电机。
法雷奥提供的塑料进气歧管总成。
摩根的电子节流阀体。
之前看网络上有争论说,比亚迪的这款增压发动机的涡轮组件是由博士提供的,还有说的是上海凌重提供。
由博格华纳为比亚迪提供的专属增压器解决方案。整套增压系统采用机油润滑,水冷散热(防冻液),且采用单独具有涡轮延迟功能的管路。在日常使用中,这样的设计可最大化延长涡轮系统的寿命,当然良好的驾驶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采用锦州汉拿提供的起动机。
单独的机油散热管路和散热器。
截止笔者撰写这篇稿件的前一天(11月30日),“微生物ers”已经开始对后悬挂进行了初步调试。水平对置的前悬挂也将进入安装阶段。其实整套改装步骤中,这些还算是基本功课,真正的考验还在后边的车身姿态的调整,整车各个子系统的总成匹配上。硬件的改动是可以看到的,但是软件的调校才是考验真功夫的时候。
看到这台F0一天一天的改变和成长,笔者也会在第一时间继续放出改装的最新进展,尽请各位留意笔者在汽车之家专栏版块的个人博客。
低廉的价格,出色的性能,或许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民赛车时代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