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影响交通线路。山地多之字形路,迂回前进,线路总长度增加,弯曲程度大。
1、褶皱、褶曲
正常状态下岩层水平分布:
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2个弯曲)。
褶曲:褶皱的一个弯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
2、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顶部收到张力,而破裂,易被侵蚀
向斜:底部受到挤压,而变坚硬,不易被侵蚀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3、褶皱山(连绵起伏):由背斜、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或谷地。如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里山、大巴山等。
4、背斜、向斜在生活中的应用
A.修工程项目多选择背斜(拱形结构承压力大)
B.背斜处是良好的储油、气地;向斜处是良好的地下水储藏地(密度由大到小:水>油>气)
C.建采石场一般选背斜
二、断层山(陡、险)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承受能力,岩体会破裂。若两侧岩体沿着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就形成断层。
2、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或谷地,如华山、泰山等五岳。
3、断层的应用:底下泉水……
三、火山1、火山现象:岩浆在地壳内部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处喷出。
2、火山地貌
A.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则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哥伦比亚高原等
B.如果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发或管道喷发,则形成火山。
3、火山的结构
A.火山口:底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未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会形成湖泊;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B.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起来的锥形体(上陡下缓)。
4、火山分类
A.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如富士山
B.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人类历史时期以后没有喷发过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火山。
C.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偶尔喷发的火山,如长白山.
5、火山分布(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环太平洋。
6、火山活动:一般会带来地热资源;可将稀有元素聚集形成有色金属;火山灰是肥沃的肥料;可带来硫磺资源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公路对地形的要求比铁路低,修建难度小。
山地比平原工程量大,造价高,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长。
地形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山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山地影响交通线路。道路一般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山间盆地或谷地
山地影响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山地多之字形路,迂回前进,线路总长度增加,弯曲程度大。
修公路的原则:多联系居住点、加强沟通。
山地路程分布会受到聚落、人口等人文因素影响
五、课外补充1、背斜和向斜的区分
2、判断向斜和背斜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3、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其基本观点包括:
A.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
板块概念: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的单元,叫做板块。
六大板块划分: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B.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平稳,交界处比较活跃。
C.板块相对移动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4、世界上的火山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大西洋海岭附近。
5、判断某一构造是否为断层的方法:岩层是否受力破裂;是否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6、利用向斜构造找水源、钻井、打井;利用背斜找油和气;利用断层找水。
7、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三面为陡壁所困,朝向下的一面是一个缺口,外形呈围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