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时,只剩下了1万多人。相比而言,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情况要好的多。在确认了中央红军只有1万多人的疲兵后,张国焘的心态几乎在一夕之间发生了重大转变,那种绝对实力支配下的权利欲和膨胀感开始在他心底蠢蠢欲动。张国焘铁了心拒绝北上,而是坚持南下。张国焘不但按兵不动,还秘密致电陈昌浩,要他率右路军南下,并以武力挟持中央。
伟人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数次力挽狂澜。在后来美国作家斯诺采访他时,“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伟人思索了一下后回答:是在1935年9月红军长征的草地途中。
在1935年6月25日,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四川,与张国涛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于雪山之下。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伟人敏锐地发现,红四方面军在道路两旁贴出的欢迎词让中央红军略显尴尬:“欢迎三十万中央红军”。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时,只剩下了1万多人。而且缺枪少弹,衣服也都是破破烂烂的,战士们为了保暖,身上穿的啥都有,甚至连毯子、羊皮都披在身上。整个部队看起来参差不齐,大家都面有菜色。
相比而言,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情况要好的多。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大概有10万人,其中有1万多人的第二、六军团留在湘鄂川黔新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过来的主力部队大概也有8万多人。从会师开始,张国焘一直在默默观察着中央红军,他脑海中曾闪过无数个问号:这就是所谓的中央红军?这支部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这支部队还能坚持多久?……在确认了中央红军只有1万多人的疲兵后,张国焘的心态几乎在一夕之间发生了重大转变,那种绝对实力支配下的权利欲和膨胀感开始在他心底蠢蠢欲动。
后来的事情就清楚了,张国焘获得了红军总政委一职,这次和野心家张国焘面对面的较量,毛泽东连回旋余地都没有:对付蒋介石,他的同志们会跟着他走;而面对张国焘,毛泽东心里没有把握,他的同志们会因为支持他而反对张国焘。
张国焘和伟人
在这关键时刻,伟人告诉大家,我们红军北上是为了抗日,一个众望所归的高大目标迅速凝聚了人心,在红军中达成了共识。这时,红军分两路北上,一路左路军,一路右路军。伟人和周恩来、张闻天率右路军北上,张国焘手下的徐向前和陈昌浩也在右路军;张国焘和朱德、刘伯承率左路军。张国焘铁了心拒绝北上,而是坚持南下。伟人则坚决北上。就在这时,常委推举伟人负责军事工作,大家再也没有丝毫犹豫,因为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需要伟人出来同张国焘抗衡,也只有毛泽东能带领大家同张国焘抗衡了。
伟人从军事、经济、民族和地形等方面详细论证了红军为什么应该向北,说服了张国焘手下的徐向前和陈昌浩,他们都同意了伟人的主张。这一次,高层领袖都接受了他的主张。当伟人率领大家走出荒无人烟的草地抵达班佑时,他和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张国焘、朱德,要他们快速靠拢,这时,张国焘迈出了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一步。张国焘不但按兵不动,还秘密致电陈昌浩,要他率右路军南下,并以武力挟持中央。这是伟人称为“至暗时刻”的最惊心动魄的时候,好在叶剑英先看到电报,立刻向伟人汇报了。伟人当晚就同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和病中的周恩来一同率红一、红三军团迅速脱离红四方面而自行北上。伟人想说服徐向前一起走,但话又不好直说,徐向前没有反应过来。等到徐向前反应过来,原来,伟人是在争取他,他错失机会,蒙头哭了。下面有人报告中央红军走了,问他要不要派兵追上去打?他大义凛然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而徐帅却错失了人生当中与伟人最好的良机,不然在开国十大元帅排名,徐帅稳稳的前三之列。
徐向前同志在长征途中
而这时的伟人却孤独的带着一支疲惫不堪的部队,前方是凄风苦雨的草地,后方是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对手,在茫茫的草地上,伟人迎来了他一生当中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