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电影《头号玩家》风靡全球,如今现象级游戏《赛博朋克2077》爆火。当时嬉皮士、性解放、迷幻药等社会颓废现象盛行,究其根本是经济下行后,当时人民群众释放压力、解放压抑人性的最佳方式。因此,“反体制”成为了赛博朋克的精神核心之一。本书清晰界定了赛博朋克的边界,《神经漫游者》一时间成为了赛博朋克不可不读的“圣经”。试玩《赛博朋克2077》之前,如果可以读完《神经漫游者》,将是一种非凡的连锁体验。
【赛博朋克】是什么?——
是霓虹灯牌与电子乐?是义体移植?
是神经拼接?还是人格意识数据化?
当年电影《头号玩家》风靡全球,如今现象级游戏《赛博朋克2077》爆火。
【赛博朋克】这一原本科幻亚文化词汇,爆火出圈,进入了公众视角。
小火带你,一文看懂,什么是赛博朋克!
准确地说,【赛博朋克】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文化。
·源起:朋克背景——
【朋克】最初来自于“二战”之后的英国,当时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年轻人兴起【朋克】这一反叛的音乐文化,宣泄心中的怒火与孤独。
凡是流行的,皆是容易被传播的。【朋克】流传至美国后,为使科幻文学更好被大众接受,与美国科幻“新浪潮”结合下,形成了【赛博朋克】最初的模样。不同于以前科幻作品歌颂太空、畅想未来,科幻作品首次开始反思【科技背后的黑暗面】。
当时嬉皮士、性解放、迷幻药等社会颓废现象盛行,究其根本是经济下行后,当时人民群众释放压力、解放压抑人性的最佳方式。在此背景下,科幻作家希望通过作品来表达现实关怀以及人类前途的反思,以反乌托邦的叙事风格下,让科幻作品首次进入严肃文学的殿堂,成为了被大众认可的文学题材。
因此,“反体制”成为了赛博朋克的精神核心之一。
·初生:营销标签——
上世纪80年代,此类风格的科幻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燃起星星之火。作家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提出【赛博朋克】一词,为此类作品有了最初的定义与归类。
【赛博朋克】(cyberpunk),是由赛博(Cyber) 朋克(Punk)的合成词。Cyber,源来自“Cybernetics”,指网络与计算机的控制学。Punk,释放天性的摇滚乐文化。赛博与朋克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亚文化标签。
“我没有想要定义一种体裁或发起一场运动,我只是想为这个故事起一个令人难忘的营销标签。”布鲁斯·贝斯克说。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提出人类与仿生人边界思考的问题,文中追捕仿生人的赏金猎人于上世纪被拍成电影《银翼杀手》,首次视觉化地为大众展现赛博朋克式的未来都市,【赛博朋克】成为了商业化推广的最佳【标签】。
《银翼杀手》里,【高科技,低生活】成为视觉冲击的代表。在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都市中,底层人民如一个个孤岛,随时会被仿生人替代。
人类与仿生人的社会矛盾以及道德冲突被集中表现。拥有自我意识的仿生人是否应当遵循人类的道德法则?拥有自我意识的仿生人该被当成人类对待吗?
·里程碑:赛博朋克“圣经”诞生——
1984年,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发表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
这是第一本同时获得"雨果奖"(Hugo Award)、"星云奖"(Nebula Award)与"菲利普·狄克奖"(Philip K. Dick Award)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此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本书清晰界定了赛博朋克的边界,《神经漫游者》一时间成为了赛博朋克不可不读的“圣经”。
《约翰尼的记忆》《新玫瑰旅馆》《整垮铬萝米》等作品连续问世后,吉布森成为了赛博朋克的集大成者,他用独特的叙事风格、生动惊险的故事,讲述电脑屏幕之中另有一个真实空间(赛博空间),他幻想的这个空间,不仅可以包含人的思想,而且也包括人类制造的各种系统,如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
此后,电影《黑客帝国》系列以该书背景故事为框架,为世界范围内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电影主角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更是与赛博朋克结缘,为游戏《赛博朋克2077》亲自配音并全程动作捕捉。
毫不夸张地讲,游戏《赛博朋克2077》的核心情节与思想内核,是小说《神经漫游者》的外化表现。试玩《赛博朋克2077》之前,如果可以读完《神经漫游者》,将是一种非凡的连锁体验。
·内容迥异:赛博朋克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