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喀什吃烤包子成了这次旅行最大的动力。去喀什必须经停乌鲁木齐,所以要像我之前的行程计划,最好周三出发。左拖右拖,今年终于完成了这个delay了一年的旅行。在乌鲁木齐机场吃了一碗60块的牛肉面以后,我们顺利抵达喀什。各种雕刻手艺人也是喀什特有的。司机说曾经一度货车超载,翻车事故很多,于是政府下了军令状严查重罚,才有好转。
Lily_Yeung
去哪儿聪明旅行家
个人公众号:艺和园
新疆是我一直好奇的地方,听说那是中国的小瑞士,南疆更有最地道的民族风,有人说没有去过喀什就等于没有去过新疆。这个愿望有了好几年,2016年的5月终于成行。
目的地:烤包子和大巴扎
春秀路上有一家塔吉克斯坦人开的餐厅,我们必须每周和朋友相约去大吃特吃烤包子。烤包子只有晚餐才有,六点来才开始七点来就没有了。也顾不得晚上吃这么横的,因为焦脆的包子皮包裹着齿颊留香的羊肉馅,一边吹一边小口小口的咬,用舌头把肉馅在嘴里翻滚,要均匀而快,这样才能有机会吃到第二个。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烤包子师傅去年春节回家就再也没有回来,曾经一度我们都觉得北京了无生趣。到喀什吃烤包子成了这次旅行最大的动力。
除了烤包子吸引,喀什的大巴扎是亚洲最大的市集之一,我这个市集狂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节目。机票定在周四北京飞(2016年4月底),周五去中巴边界和沿途周六返回喀什,周日去大巴扎。周四早上6:40就到了机场,比起飞提前将近两个小时,和平日的四十分钟这么大区别全因太想早点吃到烤包子。
准备登机,写手帐,登机,下飞机,发盒饭,航班取消,改签没位置,眼见着我们的烤包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发誓,下次一定买周三的机票。
查了不少攻略,没人说这个季节乌鲁木齐常刮大风,风力足以把飞机刮出跑道,所以航班取消是常态。去喀什必须经停乌鲁木齐,所以要像我之前的行程计划,最好周三出发。
左拖右拖,今年终于完成了这个delay了一年的旅行。这次航班只delay了半小时,乌鲁木齐上空雪白的天山山脉一点也不比挪威雪山的逊色。
路上看着事先画在我自己头天晚上用普洱茶泡的纸上的地图,想到在这个沙漠中的城市马上要吃到烤包子,开始越来越兴奋。
在乌鲁木齐机场吃了一碗60块的牛肉面以后,我们顺利抵达喀什。一下飞机,一种熟悉的沙尘味道扑面而来,咳了两声清清嗓子,我敏感的鼻子立刻判定这空气的主要成分是PM10,不小于300。
酒店选在先生九年前来喀什入住的酒店,因为这里有他喜欢的John's Cafe,一个外国人在喀什的聚集地。同时这里也是原来俄罗斯驻喀什领事馆,别小看这个沙漠里的小城,英国也是最早在这建领事馆,抢占资源的。
酒店房间四面墙壁和房顶都是这样的装饰,入住以后才发现,John已经离开两年多,他在大棚底下的咖啡馆早已废弃。
当然我们没有被打倒,因为让我们在七个小时飞行后还像打鸡血一样冲上大街的,还有烤包子!兴奋到这辈子第一次作诗一首:
七绝·烤包子
两人西行追古踪,
积分换票偷笑中,
一心只要烤包子,
顺便体验异域风。
随便在街头买了两个烤包子打底,我们踏上寻找John's Cafe的旅途。按照酒店前台的指引,我们走到同样在色满路的其尼瓦克酒店,1.2公里的距离里,看到的装甲车已经是第二辆,还有N多警车和防爆警察。路过的药店像监狱一样的铁栅栏,人只能伸进去手买药。街头红色标语好像回到八十年代,突然有点害怕,怎么这架势这么像要打仗。
人生第一次,我看到一群穿白大褂的医生站在马路边人民医院门口,练习棍子自卫术。司机说他们每天听到响铃,都必须放下手里工作,出来练习长棍。
其尼瓦克酒店的John's原来早已关了一年多,我们随性的找到院子里的喀什国旅包车,旅行社的人告诉我们John现在在青岛做房车生意,他的亲戚接手咖啡馆,但是一年只开三个月。外国人现在去边境必须有巴基斯坦签证才行,中国人不仅要办边防证,去界碑的话还要提供旅行社的证明才行,否则也只能远远看着。第二天早上我拿着身份证和一百多个去巴基斯坦修路的民工一起排队办边防证,每人59.99秒。所以如果没有修路工人,边防证随去随办,如果可能最好还是提前一天办好。
其尼瓦克酒店原来是英国领事馆,现在酒店盖了新大楼,原来的领事馆现在被一个汉族人承包,挂着“汉餐厅”的牌子。听说五一以后来这吃烤全羊的旅行团车会停满整个院子,不预定的话根本吃不上。
第1、4、5日:喀什古城
喀什的古城是一种迷宫似的城市街区,当地人在有限的平面上盖起两三层楼,有的向下挖地下室,街区里面都是短而弯曲的道路,好在古城不大,就算迷路也很快可以走回到大路上。古城里的旧货店很多,街道很多都是按照店铺类型规划的,比如手工巴扎,菜巴扎,纺织巴扎等等。这是喀什的新古城。
和当地人聊天是我们每次旅行最享受的部分,这次虽然没有了John's,先生爱的老茶馆OSTANG BOI还在,这个百年老茶馆,我们在喀什住了三晚,去了四次。在库木代尔瓦扎路和吾斯塘博依路交汇的地方,就是这个百年老茶馆。老茶馆开在二楼,露台上喝着地道的藏红花水果茶,用新鲜出炉的烤馕磨牙,听着茶客的热瓦普弹唱,看着楼下喀什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拿起我的手帐,偷偷画下速写。还好邻桌的大叔们不嫌弃我的技艺,还愿意和我合照。
可能是因为超级严格的安全措施,在喀什见到的外国人比西藏还少。在检查站遇到同样被拦下的印度朋友,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天在古城又遇到,于是带他们来茶馆体验,结果发掘了一个打鼓高手。
古城的街巷都经过修缮,所有人家都细心的把空调包装起来,每家每户的家门都是不同的,六七点钟晚饭前,巷子里到处都是追跑的小孩,拍洋画的,骑车的,踢球的,跳皮筋的,和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一模一样,小朋友们都或愉快或害羞的接受了我的拍照邀请。
古城的核心是Id Kah清真寺,清真寺前的广场上,各种旅游纪念照摊位的中间,我们在一个小冷饮铺对面坐下,拿出手帐。在正对着清真寺的地方画着速写、喝着3块钱的可乐,还有一群维族孩子围观一个多小时,最后请围观的小朋友帮我写下清真寺的名字。
清真寺的门票写着喀什葛尔老城景区,45元一张。其实走在古城任何地方是没有人查票的,只有进清真寺需要门票。去之前要打听下礼拜的时间,因为做礼拜时清真寺会短暂关闭。虽然我准备了头巾,门口的工作人员还是很确定的说,不用盖住头发。
新疆大部分维族信仰的都是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之后我们去的塔县的塔吉克族信仰的是水火不容的什叶派。什叶派只占世界穆斯林人口10%,其中包括中国1万左右的塔吉克族,一半都在塔县。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塔县的军力警力那么严的原因。
羊毛地毯是喀什的特产,这里的地毯有来自和田的,喀什的,阿富汗的,土耳其的,羊毛大概700-800每平米,砍价至少要照着一半的价格。很多老毯子在国外的价格是这里的至少五六倍。
各种雕刻手艺人也是喀什特有的。路边卖琴的老板一边看店一边雕刻葫芦,这样一个葫芦琴他要雕半个月。他的两岁大的儿子在旁边跑来跑去,妈妈要带他回家,爸爸把儿子叫过来,要嘴对嘴亲一下才放他走。
旧货店的老物件和潘家园旧货市场类似,真假难分的盖着厚厚的灰尘。有萨达姆头像的旧纸币倒是第一次见到。拍照的时候拍店铺没有问题,如果拍人最好提前打招呼问一下,除非你有让人毫不察觉的大炮在身。
喀什真正的古城,旧的古城,也就是高台民居,现在已经是很多塌陷的空置的房子。开放的几家有二手店,陶艺作坊和小的帽子纺织品店。
第2、3日:最美中巴路
前往中巴边境的路途中,地貌变化很大。出了喀什,先是漫天黄沙的戈壁,然后是几十公里的铁矿石山。深红色的山头吸引了很多投资,刚刚开放了几个月的路已经被压坏了很多地方。司机说曾经一度货车超载,翻车事故很多,于是政府下了军令状严查重罚,才有好转。
经过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途中的第一个景点白沙湖。哈巴县内的白沙湖,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潭。湖边的山上盖满白色细沙,来自原来干涸的湖底。现在建了水坝湖水一年四季都有,在这种体重60kg以下无法行走的风力下,据说沙子再过几年就会吹没了。白沙湖还有个传说,据说西游记里的沙僧最后就是留在了这里。
喀拉库勒湖在喀什东南196公里,前往中巴边境的途中,这里是拍摄世界第二冰川慕士塔格峰的最佳取景地之一。喀拉在维语里是“黑色“的意思,湖水一天三个颜色,早上的湖水是黑色的,而且只有早上才有短暂的无风时间,是拍摄湖面背后的慕士塔格峰倒影最好的时机。
慕士塔格峰被当地人称为冰川之父,山上雪厚100米,冰厚达300米,这里的居民和伊朗、巴基斯坦一样都是塔吉克族。
因为没有去巴基斯坦的签证,我们的目的地改在塔县,塔什库尔干县。这个边境上的小县城,小到可以用步子丈量。步行一个多小时,基本上可以走遍主要街道。塔县最出名的就是1400多年历史的石头城遗址和旁边的河谷的阿拉尔金草原。由于还没有入夏,草原刚刚开始有点生机,石头城整个景区也在12小时动工,门口的院子里堆了上百个新做的垃圾桶准备迎接五一即将到来的游客高峰。
在石头城的售票处,我碰到这个刚结婚的姑娘,当地人叫做“喜娘”。刚结婚5个月的她满头的装饰,一身红装,她告诉我这样的打扮要持续两三年。
我们选择了在石头城对面的金草滩假日酒店住下,因为是淡季,整个酒店只有我们三个客人。第二天早上的早餐简直吓人,餐厅的塔吉克族姑娘看着我们被16个菜的早餐惊吓到的表情,连连道歉,说本来应该是自助的,但是客人太少,只好请你们将就吃这些。
第二天一早再登石头城以后,我们启程返回喀什。距离塔县几公里的高原湿地塔合曼湿地,在慕士塔格峰脚下,海拔3000多米,据说这里夏季鲜花四野。
第4日:喀什市集之旅
>>>11:00 动物市场
因为新疆时间和北京时间有两小时时差的关系,这里的市场都是11点开始。大巴扎虽是11点开业,但是当地人说热闹的时候要到下午两点以后。所以我们的市集之旅第一站先来到喀什市阿布都拉养殖专业合作社国际综合贸易市场,简称“动物市场”。
我们几乎和动物同时到达,一车车的小皮卡里塞满了绵阳、山羊、牛,走在后边要特别小心车里的淘气鬼正在把屁股伸出车外方便。
来到这的动物都是面临着被买卖,然后上餐桌,看到好多绵羊不愿下车被人拖着脑袋下来,特别的心酸。
逛了一会我意识到,所有的动物在市集里都是被拴住的,唯独小羊可以自由行动。原来小羊会一直粘着妈妈,所以只要牵住羊妈妈,小羊是赶也赶不走的。
>>>12:30 香妃墓
在去大巴扎的途中,我们顺道在距离大巴扎只有两公里的香妃墓停留。香妃墓也叫阿巴克霍家墓,这个家族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家族中出了乾隆的妃子香妃,据说香妃并未葬于此。主墓是新疆最大的穹顶是建筑,主墓外的琉璃瓦片和陶片和院内加满清真寺的62根各不相同的木雕柱子是此行的亮点。
(可以忽略图中为了博先生一笑的自拍人)
>>>13:30 大巴扎
这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亚洲大集市”是中国西北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大棚结构的市场容纳了5000多个摊位,全走下来可能要几个小时。市场内的指示牌很多,地毯、手工艺品、日用品、茶叶,都有明确的指示区域。
我们在茶叶区毫不犹豫采购了茶馆里的藏红花茶,20元100克,够冲30壶茶,走在市场里都能闻到包里茶叶浓浓的果香。调料区摆放着各种新奇的动物干货,以蛇最为常见,竟然还有刺猬。听说这些都是泡酒的材料。
艾德莱斯绸是维族独特的图案,很多女孩子的长裙都是用它做的。大巴扎里卖纺织品的阿姨很少会讲普通话,与我们这种游客零沟通。
工艺品部分没有以前的好玩,大多是常见的旅游纪念品,有点失望的样子。
我把大巴扎门口的这个女孩照片发给了在ChristianDior工作的姐妹,结果人家说这太时髦了,简直是Gucci和MiuMiu的混合。其实我想让你看她的眉毛而已。这种连眉就是让新疆人浓眉的秘诀,就是用她手里卖的这种奥斯曼草画的,连眉是希望女儿以后嫁的离家近。
紧挨着大巴扎的便道上,像是小吃街的样子,最壮观的必是从没见过的香肠山。几米长的香肠被整齐的圆圈形堆成小山,底部用羊腿保持平稳,白胡子维族老爷爷一边慢悠悠的切香肠,一遍和坐在长条凳上的食客聊天。这里的pizza上也是一个小肉山,实在的很。
离开前再去了百年茶馆,印度朋友的鼓,茶客老爷爷的热瓦普,吃瓜群众5天4夜的喀什之旅在音乐声中愉快的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