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如既往关注当下,彰显时代、青春、奋斗和梦想,守住真善美底线,有国际视野,立足生活。考生可以对国家、社会、其它行业等提出建议,但最终的语意中心必须是“自己所代表的这一代青年”。此为指向性,今后依然。师生备考的方向性1.一起做“读书种子”。这也是高考写作所倡导,所孜孜以求的。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文/田雷
这两天恰值“又是一年高考,千帆竞渡洋边”的“全民高考”时,此时最为坊间关注的非高考作文莫属。从“江上龙舟处”到“城中黉社旁”,自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大家对作文都要说一说、讲一讲。这是好事情,高考关系到学子成才和民族未来,而写作又是可以“窥一斑知全豹”之最美“一斑”。故笔者不揣冒昧,继续讲析下19年高考作文,所谓鉴往而知来者也。
看过19年的八套作文题之后,一句诗脱口而出“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是的!今年的写作守正、出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拒绝“套路”、抒发真我,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积累素材、感悟生活、联系时代的能力,赞!下面就19年作文考查的指向性、今后师生备考的方向性、具体操作的可行性略作论述。
写作考查的指向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如既往关注当下,彰显时代、青春、奋斗和梦想,守住真善美底线,有国际视野,立足生活。作文的最终要求指向,是在所给材料的语境下,就是“作为2019年被选拔的一代青年”,你们“如何想”“如何做”。考生可以对国家、社会、其它行业等提出建议,但最终的语意中心必须是“自己所代表的这一代青年”。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其考查本质必定涉及语言、生活和思维三个层面。这里19年考题彰显得很好,全国1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写作,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全国2卷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的指令性写作凸显代入感和主人翁精神,北京卷“文明的韧性”切中热点、又引发考生思辨,皆可圈点。高考写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进而锻炼审美、探究的能力,所以语言方面考查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听说读写遣词用语的基本能力,生活方面关涉洞悉现实和历史的眼界和胸怀,思维方面则是考查对事件思考辨析的综合能力。
此为指向性,今后依然。
师生备考的方向性1.一起做“读书种子” 。
大家都知道“读书养性,写作练脑”,写作训练背后其实是思维训练,写作能力好,必定要脑筋清楚,思维活跃。那么想让作文写得好,能够入格、合意、出彩,关键还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师生共读,一同进步才是根本。
培养读书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为师者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多读书,适当练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现在的学生读书太少,很多语文老师也不怎么读书了,这个真心危险。加上网络多媒体很方便,备课无非是东拼西凑,那就更不用读书了。所以语文老师还是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引导同学多读书,一起当“读书种子”。没有这一条,作文的水平提升就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2.注重观察、思考、转化。
师生要多关注成长、现实、思辨三大命题热点。近年来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逐渐趋于成熟稳健,关注考生自身和社会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辩证分析的能力,注重发散性思维、想象能力和文学素养的考查。
命题明显有三侧重:侧重引发考生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和思考,比如19年的全国3卷漫画作文,就是浓浓的对成长、对情义的思考;侧重树立大眼光大胸怀,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比如19年天津卷考题,让同学就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位的名言来感悟成文,体现了家国情怀;侧重考查理性思辨能力,如19年的江苏卷“五味调和,共存相生”,但就一个方向说开去,很难展现完美。这里,就涉及了考生对自己熟悉素材的转化能力,变换角度、点面结合,我手写我心,何惧作文“路远坑深”?
故,今后备考,一言以蔽之: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不可让“套路”限制我们的思维。
具体操作的可行性阳明先生有言“知行合一,方为大道”,写作能力是可以训练的。不妨考虑以下方法。
1. 练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按照现今流行说法,会把作文题分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以及命题作文等,但它们之间的界限又不是非常清晰。笔者认为,“任务驱动型”并不是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并列的一种作文题,“任务驱动”,不是针对作文中的材料而言的,而是针对材料下面的命题要求而言的。实际上,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作文题都应该有“任务驱动”,不同之处在于,在以前的作文题中,这个“任务”是隐性的;而现在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明确的指令,其写作任务是显性的。因此,审准题意,就包括两个重要的层面: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
请看以下的写作类型,单则材料作文(2018全国卷2),多则材料作文(2019全国卷2),热点话题、事件评论型作文(2019北京卷),关键词、名句组合型作文(19年天津卷、江苏卷),内容情境类作文(19年上海卷),权衡比较型作文(19年浙江卷),漫画作文(19年全国卷3)等等。看上去好烦、好乱啊,其实并没有,都是分清关系和关键,确定写作的核心立意而已,这就是审题立意的本质所在。
2.练布局谋篇
各位要明确一点就是,考场作文有其特殊性,谋篇时要考虑其特点,以期做到效果最优。概而言之,就是要点题、承题、扣题,不论什么文体,这些都是适用的。细而论之就是开篇点题提示写什么,中间承题顺写明重点,最后结尾扣题写感悟(或者再思考)。
布局谋篇方面,诗文同理,我们可以用诗歌做例子,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一首应试之作,换言之“考场作文”,乐天于作品中很漂亮地把“点、承、扣”表达完美,还翻出新意“春风吹又生”,可谓内容、表达、发展等级皆为“一类上”!
诗歌如此,作文亦然。
3.练因材扣题(打磨素材)
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的小说背景几乎都是北平城,为啥,他熟悉北平;莫言的作品只写高密“东北乡”,连“西南乡”都不写,为啥,他熟悉“东北乡”。同样的道理,大家在考场上写那些你自己不熟悉、一知半解的东西,想打动阅卷者,难了,不如写自己熟知的素材、熟悉的领域,这样就可以体现文章的“知识含量”,让君与众不同。
所谓知识含量,就是好好审题,紧扣题目,把自己所熟悉领域的高精度知识展示出来,真实化、细节化、个性化、情感化,给人耳目一新的冲击。
比如有一个女孩子,从小学过音乐,小提琴拉得特别棒,在作文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这个领域来写。写自己学小提琴的酸甜苦辣,写自己技艺提升中的千锤百炼,写出自己的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尤其是写出小提琴曲给自己如醉如痴的震撼。
可以这样写:一个晚上,月亮是银色的,小河里的水像无声的语言,静静的流淌,泛起银色波浪。四下里有蝈蝈的叫声,高一声,低一声,夏夜就这样安静的伸展开……
道通为一。高考所考的一切命题都可以写自己,写自己最拿手的,最有感觉的。这也是高考写作所倡导,所孜孜以求的。
希望大家读了上面文字后,能有所感、有所知、有所信,如此,高考作文的写作规律,你就了然于胸了。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