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钓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钓鱼百科

深大新校区和旧校区(深大建校往事)

时间:2023-08-2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钓鱼百科

深大建校往事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常被认为是“深圳速度”的象征殊不知在国贸大厦建成前,深圳大学以7个月时间在一座荒山建成了新校舍邓小平同志看完新校舍工程落成暨建校一周年庆祝大会的录像后,感慨地说:“这就是深圳速度。

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常被认为是“深圳速度”的象征。殊不知在国贸大厦建成前,深圳大学以7个月时间在一座荒山建成了新校舍。邓小平同志看完新校舍工程落成暨建校一周年庆祝大会的录像后,感慨地说:“这就是深圳速度!”

2022年8月4日上午,雨天,我们在深圳见到已经94岁高龄的李宗浩老师。他的衬衫简单整洁,公文包显旧,已开始拄拐。女儿李坚搀扶着他来到一家连锁咖啡馆。我们选了较为安静的一角,与人流相比,这个位置离雨声更近。

刚坐定,李老师便从公文包里抽出了准备送给报社的《鹏城人物(第三卷)》。红色书签放在个人专访的一页。标题是“拼将热血献中华”——李老师将书的正面朝向我,用手指着这排字。他神情淡然,语气笃定,几乎字字千钧。

1983年底,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李宗浩主动申请来深工作,担任深圳大学建校首期工程的总负责人。建设团队用了7个月,在粤海门一座荒山上建成了深大新校舍。李老师说,“过去省委说过要用特区速度创办深圳大学,没有人用过‘深圳速度’这个词。邓小平同志在这里第一次用了这个词。”

“我理解的深圳大学的‘深圳速度’,就是‘民族复兴’,就是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句话,出现在李老师为本次采访提前准备的三页手稿中。

“今年9月”开学

深圳大学的“深圳速度”来自1984年的一个承诺。在《情怀深大》里,李宗浩回忆了当年的深圳:

“1984年是火红的一年,是热火朝天的一年。整个深圳市到处是建筑工地,天天有项目开工、主体封顶、工程竣工、公司开业。每天从早到晚,鞭炮声此起彼伏。许多工地都在夜以继日地施工,就连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各公司都不放假。”

这样崭新、火热、充满希望的新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首次视察深圳,踏上了这片热土。当时,特区刚刚成立四年,深圳大学开学半年,学生暂时在深圳电视大学教学楼上课,宝安县政府大院也拨给了学校使用。在特区强烈的改革氛围下,深大筹备会已经创下了一所综合大学“当年筹办、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奇迹。

1月26日,在视察蛇口工业区后回市区的路上,邓小平一行途经了南头半岛粤海门。市领导指着一片只有两部推土机和几个地质勘察架的荒地介绍说,“这里将成为深圳大学的校园。”

“什么时候可以在这里开学?”邓小平看了看问道。“今年9月。”市领导回答。

这个承诺果真如期实现。当年9月,深圳大学举行新校舍工程落成暨建校一周年庆祝大会。深圳大学档案馆记录,当年年底,邓小平同志看完了市领导带去的大会录像,感慨地说:“这就是深圳速度!”

深圳大学建设之初,在粤海门的工地。

建校第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一座荒山和几张平面图

特区初建几年间,到处是工地与荒地的激荡交错。新校址所处的粤海门桂园地段,即是尚未被涉足的后者。这只是一座荒山,上千棵荔枝树因无人照料已衰败枯萎,后海湾退潮时的淤泥携带腐物的气味。没长草的地方裸露着黄土、红土,中部的“细脚湖”可能是这片土地唯一清凉之地。

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张维(左三)实地考察新校址。

实际上,早在1983年8月底,深大首届校长张维、党委书记罗征启等踏勘新校址之前,这里已做了一些基建准备。彭乃兴和刘付闯两位工程师,从6月起每天从临时校址来到新校址,负责测量、监督检查迁坟。到了8月,大部分初始问题被解决后,刚好也正式划定了新校址的红线,埋好了界桩。

但校园建设还是几张平面图。直到1983年10月,清华建筑系的李承祚教授率领一批教师和研究生,从北京来到深圳,参与校园总体规划和建筑规划。此时,屡获国家级嘉奖的高级技术人才李宗浩借着国庆旅游的机会也踏上了特区的热土,立即萌发了来深工作的念头。

李老师提起当时的选择,仍饱含激情。“我在湖南的时候已经在读《深圳特区报》,感到深圳是能干事创业的地方。”经过一番打听,李宗浩得知深圳大学要建设新校址。他带着几张湖南对自己报道的报纸,罗列了几条科研成果和经历,径直找到了学校党委书记罗征启。

“罗征启书记已经有了打算,(负责首期工程建设)有两名候选人,一位是云南一所大学基建处的处长,另外一个就是我。”回到单位,已经下决心要来深圳的李宗浩立即打报告申请调动,但所里不同意放,于是他直接向航天部领导和国务院科技局写信。“我很迫切地说,我去深圳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支援深圳,建设特区,为什么不让我去?”

1983年年底,他受聘为深圳大学基建办主任兼总工程师。该岗位的另一位候选人,“还是按照内地传统的做法(走流程),拖到1984年5月份才来深圳,但当时我都做了5个月的基建办主任,首期工程的教学楼已经封顶了。”李老师笑着说,“他真的见识到了‘深圳速度’。”

被称为“八条汉子”的深圳大学筹委会第一批工作人员。

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深圳速度’从哪里来?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作用),深圳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杀出一条血路来。”李老师仿佛再次回到彼时面对整个时局的紧张和焦灼。“为什么要‘杀出血路’?我们国家多少复兴的机会都错过了。再不冲上去,再不改革,只能是越来越落后,到那个时候就很难再扭转。”

办深圳大学对特区意义非同一般。自决定筹办开始,市委市政府特地下文件,要求深圳市各机关、部门都要为深大工作“开绿灯”,设置“快车道”。1983年8月,首届校领导来深后,市领导重申了“新事新办、特事特办、原则不变、方法全新”的精神,也重申了对深大基本建设投资1亿元、图书设备投资1亿元的承诺。随后,市领导发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卖了裤子也要把深圳大学办好”的铿锵誓言。

1984年初,向邓小平做出承诺后,市委冒着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下了“军令状”:1984年9月要在新校址举行深大一周年庆典。市领导在建设工地召开全市各部委办现场会议,“凡深大建设问题,当场定位、当场拍板、当场解决。”

强烈、无畏的改革精神,在深圳大学激荡。

首期工程量之大,在李宗浩的回忆录里被详细展现:

“深大首期工程包括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教工住宅、餐厅、水塔及泵房等建筑物22座,室外道路、给排水、动力线等配套工程20多公里及绿化工程,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大楼拥有课室98个,可供4000名学生同时上课,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全空调系统,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设施,其规模及标准均属国内一流。”

李宗浩到任时的情况是,新校址是一片荒地,离开学还有8个月,手上只有两张教学楼的初步设计图,繁杂的施工图一张未出。清华李承祚教授又被借调到深大,继续完成校园建筑设计。他觉得,在开学前完成设计并竣工是个大难题。等教学楼460张施工图全部出齐再施工,也不现实。

“光这一座教学楼,按照国家额定工期,设计周期是6个月、施工周期18个月、室外配套工程3个月,至少要两年才能建成。”刚到深大的李宗浩深知,将27个月的建设周期一下子压缩到7个月,无疑是非常大胆的计划。“这在国内高校建设史上未曾有过。在内地,是绝不可能的!”

“所以市领导向邓小平的承诺,需要多大的胆识和魄力。”李老师非常感叹,为了以最快速度建成深圳大学,尽早为特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当时的市领导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像火山爆发积累的能量”

刚开始建设,已经进入倒计时。

“我的思想准备,就是按照邓小平和市领导的要求干。本着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我不怕有什么困难,先冲上去,先团结起来。当时工作抓得非常紧,一天当作两三天用。”谈起那“极不平凡的7个月”,李老师的记忆非常清楚,将近40年前的事,仿佛在昨天发生。

为了和时间赛跑,李宗浩立即压缩和倒排工期:教学楼在(1984年)8月底交工,2月15日必须开工。他紧急联系全省一流的广东省建筑设计院,不得已之下要求分期分批出图、边设计边施工,一出图就拿到工地会审,随即按图施工,大家团结起来,机会只有一次。

设计单位紧锣密鼓展开工作。1月30日出基础图,2月20日出一、二层结构图,3月5日出全部结构图,3月15日出全部建筑图,4月15日出电气、消防、给排水、空调施工图。30多名设计人员,每日连夜将施工图送到李宗浩的办公室。曾有三次,在规定交图日的当晚10点后才送到。

招标承包制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威力。16个竞标成功的施工单位,一并投入紧张战斗。建设教学楼很困难,需要4万多吨的材料设备。省二建交出了李宗浩见过最好的建设方案,上千名工人互相配合,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有条不紊将几百种材料和构配件铺砌组装,甚至提前了4天完成封顶。36米高的水塔,5月底出图,只用了78天就顺利完工。教学楼的空调系统,从招标到进场只用了2个月,到交付使用也只有4个月时间。

“没有他们同心协力的拼搏精神,深圳大学首期工程是不可能实现‘深圳速度’的。”李老师说,他在1984年遇到了“最好做”的施工队。“我当处长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听话’的队伍,要求什么时候干、完成什么工作都会完成。我们思想是一样的,国家要加快发展,老百姓要求改革、要求脱离贫困的愿望非常强烈,都想来特区干一番事业。”

“我们这7个月,真的是高效率。我感觉到,一旦说起改革,说起创造新的东西,大家的精神都会被激起来。像火山爆发积累的能量,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7个月实现100%合格率

为了防止偷工减料,保证工程质量,李宗浩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监理制度,没达到标准就一直返工,对偷工减料行为进行严惩。省二建如期完成了教学楼项目,马上收到若干万元的奖金。被评为优质工程后,又拿到二期工程科研办公楼的承建权。

此后,《深大基建体制改革的尝试》《深圳大学基建管理模式探索》《坚持改革,创造基建投资的高效益》等论著陆续面世。作为科研工作者,李宗浩在繁忙的施工组织工作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基建管理制度的现代化。“今天没有带来建设监理师的证书,红绸子的封皮很漂亮。”他被国家人事部、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批100名建设监理师之一。

李老师也饶有兴致提起了建校几年后学生参与建设监督的制度。“学生宿舍的交工验收,交给了学生来管理。我们组织了学生检验组,他们要自己住,更加知道可能出什么问题。”我们从中窥见了深大早期推行学生自治的努力。

1984年9月15日,首期工程顺利完工。2400余人齐心协力、打破常规,只用了7个月时间,就达到了100%合格率和82%的优良率。教学大楼还被评为当年深圳市四大优质样板工程之一。《深圳经济特区年鉴》(1985)称其“刷新了特区建设的纪录”。

“至今仍像建校时那样充满活力”

“您上次什么时候回的学校?”

“今年上半年。”

采访最后,这位深大的老领导和我们聊起了学校近况。

2022年8月,因疫情封控,校园较往常更为安静。曾经的老建筑和老树,错落于校园平坦、整饬的新建筑群之间。曾被移栽的树,一扫初来乍到的陌生,已长至二层楼高,变得敦厚。新绿旧黄的藤蔓彼此密集交织,为石凳留下长足的树荫。建校初的教学大楼,便在这片树荫旁。它的墙壁发黄,藤蔓植物在上面留下新生交替的攀爬痕迹。它谦和地承载了岁月,与树荫融为一体。

如今的深大,规矩而自由。“教室作为学习的物理空间,是规矩;而求学与知识的界限,却又向外无限地自由延伸。”在深大读书的小昱同学这样描述,在周末、午后,学生们自发地将教室里的桌椅拖至室外,在日光沐浴下读书写作、激烈讨论。夕阳西下,教室内仍人满为患,室外三五人围坐在桌前唇枪舌剑。图书馆内,有学生守着“末班车”,书页翻折的声音伴随着闭馆的提示乐,拼的就是一个争分夺秒。直到管理老师的脚步渐近,学生才捧着堆叠整齐的书本结伴离开,步履匆匆。

“我感受到这是一座既年轻又底蕴深厚的高校,深大地处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至今仍像1983年建校时那样充满活力。”2022年6月10日,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与媒体展开对话。过去近40年,深圳大学实现快速跃升,各项指标超常发展,创造了高水平大学的新“深圳速度”。

“大学生活的一切都仰仗参与者的天性。”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这样讲。现在的深大师生,仿佛与李宗浩等前辈们围坐在还未成形的设计图纸前,力排众议、意气风发的身影重叠。深圳大学建校期间创造的“深圳速度”,仍留在深大师生的心底,并生发为一种现代大学精神。

采访结束后,由女儿搀扶着,李宗浩老师步伐缓慢、稳健,此时,当天的雨还没有停。夜幕降临,在连接深大粤海和沧海校区的立交桥上放眼望去,远处星光点点的大厦,楼面纵横的几何线条,共同构筑了这座仍然年轻的校园。

并非尾声

我们读到了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张维的回忆录。他仍记得1983年8月,刚来深圳便去考察新校址,“眼前的小湖水面碧绿,非常喜人。”曾师从梁思成的深大首任党委书记罗征启,2022年4月去世。当初,他第一次去那片荒山,看到的分明是“一日千里”的劲头,他立刻爱上了这片荒丘野地。

回到1984年9月,深圳大学新校舍落成暨建校一周年庆祝大会。大会不设座席,像鸡尾酒会,师生们举起酒杯,彼此庆贺。新校园的周边荒凉、交通不便,但刚刚建成的现代化建筑群,已纷纷面朝大海。

▌本文为晶报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线索征集

好的故事需要有人去挖掘,好的风景需要有人去发现。@故事发现者,如果有感动到你的故事、你闻所未闻的故事,让你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有所思考的故事;如果有能让你感受到深圳文脉跳动的景象,让你大开眼界的创意空间,欢迎联系晶报提供“元故事”“观文脉”选题和线索。

根据选题和线索的价值,晶报将为故事发现者提供100-1000元不等的报料费。

填写报料线索或故事简介

来源 | 晶报APP

统筹 | 李岷

记者 | 张琦 实习生 郭昱 徐嘉

制图 | 勾特

编辑 | 李慧芳 李一凡

,
    推荐阅读
  • 冬至晚上吃什么饭好(冬至将至天气寒冷)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人体需要的热量也随之增加,这个时候,自然是要吃糯米饭来御寒。一碗热乎乎的糯米饭,不仅温暖我们的胃,还能滋补身体。每到寒冬,我特别喜欢吃糯米饭,尤其爱吃这道具有广式特色的腊味糯米饭,具有驱寒温补的功效,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冬季食用。

  • 菠菜和鱼能一起吃吗(菠菜和鱼能不能一起吃)

    菠菜和鱼能一起吃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鱼肉富含丰富的钙,铁,镁,蛋白质等,营养价值高,菠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胡萝卜素等矿物质。建议烹饪的时候,可以将菠菜要先焯一下水,过滤掉里面的草酸成分,防止菠菜中丰富的草酸成分和钙,磷等产生不良反应,导致食用者不易消化,影响身体健康。

  • 火车怎么检票(检票会很麻烦吗)

    火车怎么检票车站对进、出站的旅客和人员检票,对持优惠优待票和各种乘车证的旅客核对相应的证件,经确认无误后打查验标记,请予配合。在配备自动检票机的车站,持红色软纸车票的旅客,由铁路工作人员人工检票;对持浅蓝色磁介质车票的旅客,由自动检票机(闸机)检票。

  • 排骨蒸冬瓜的正确方法(怎么做排骨蒸冬瓜)

    排骨蒸冬瓜的正确方法主料:猪小排(猪肋排)500克,冬瓜500克。调料:大葱10克,姜5克,盐5克,料酒10克,香菜10克。将猪小排洗净,剁成段,放入沸水中焯透,用清水冲去血沫,放入大碗内。葱切段、姜切片备用。在剩下的原汤中加入精盐、料酒,烧沸后撇净浮沫,倒入盛排骨的碗中,放入葱段、姜片,入笼蒸至排骨熟透。将冬瓜去皮洗净,切成条,放入盛排骨段的碗中,再入笼中蒸至冬瓜熟烂取出,撇净浮沫,撒上香菜末即可。

  • 怎样满足女生的仪式感(这三点很重要)

    怎样满足女生的仪式感重视节日的安排。首先,节日的仪式感是最好体现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情人节、女生的生日、恋爱或结婚的纪念日等,在节日气氛的助攻下,更适合营造仪式感。比如除了节日,你们可以共同约定某个时间见面吃饭,特别是对于异地的情侣来说,可以作为你们的见面日。

  • 稚子弄冰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稚子弄冰的创作背景)

    稚子弄冰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 侠盗猎车6迪拜(侠盗猎车6颗星的后果)

    说到侠盗猎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GTA的罪恶都市了,这个游戏相信很多网友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应该是很多人接触过的第一款GTA的系列游戏了,直到现在小编也觉得这款游戏没有过时,还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一旦6星之后,游戏难度真的太大了,瞬间就被秒杀,体验6星的感受就这么结束了,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去试试,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 得了颈椎病饮食注意什么(速看得了颈椎病的饮食方法是什么)

    本品中钾的含量堪称“水果之王”,钾对于维持人体细胞功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改善心肌功能等均有益处。因此,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可以经常食用。脾虚便溏或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食用。

  • 生命中的过客作文(生命中的过客作文怎么写)

    青春来得太早,抑制少女内心那颗初开的情窦。跨越到非洲大草原此生不忘,铭记我的只有那微笑。若时光流在从前、我一不懂愁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傲气。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曾梦想、背上行囊,做一名羁旅客,了解山川,了解大地。我曾梦想,跨越到非洲大草原,与长颈鹿共舞,与狮子同眠,体会大自然给我们的灿烂遗产。某些甩不掉,我已成为生命的过客。

  • 湿润近义词(湿润的意思)

    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湿润近义词湿润的近义词:润湿、潮湿。湿润,一般是指对地球表面生物环境感受如土壤、空气等含有水分程度不同的一种定性描述。它是反应生物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指标。在地理涫方面,主要指气候的干湿状态和地球环境的水分含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