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生无疑对阮玲玉一见钟情,这一眼,是含情的一眼,可以把人融化的一眼。无论是她的容貌,身材,还是那浑然天成的演技。她的代表作《神女》,代表了中国电影默片时期的最高水平。真正让张曼玉坐实了演技派的位置,从此再不得动摇。张曼玉的气质已经有所显现。容貌气质甚至生活体验上都无限接近,以至于这部片子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张曼玉不会演戏。张曼玉和叶童整个妆容服饰发型都试图完全还原那个年代。
小编今天无意中又看到去年保存的一张动图,然后忍不住反复看了好多遍,顺便又重温了一遍这部电影,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是关锦鹏导演的电影《阮玲玉》中,梁家辉饰演的导演蔡楚生(著名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导演)在联华公司拍大合影的时候,蔡楚生迟到落座时跟后排同事打招呼,眼睛扫过张曼玉演的阮玲玉时,不免多看了一眼。
蔡楚生无疑对阮玲玉一见钟情,这一眼,是含情的一眼,可以把人融化的一眼。
梁家辉的演技不必多说了,小编今天更想说的是这部片子的女主角,张曼玉,也就是本片阮玲玉的饰演者。
阮玲玉对中国电影颇有了解的应该知道,是30年代中国默片电影皇后,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最后在25岁的年龄因“人言可畏”四个字早早死去,至今她的死还是一个迷。
她是天生吃演员这口饭的人。无论是她的容貌,身材,还是那浑然天成的演技。此片导演关锦鹏评价她说“演什么像什么”,张曼玉说她“骚在骨子里,性感又迷人”。
她的代表作《神女》,代表了中国电影默片时期的最高水平。
关锦鹏导演的这部电影,就是记录这位传奇女星的一部传记片。影片的形式也非常特别,把影片拍摄过程中的资料搜集过程、人物访谈过程、还有阮玲玉本人生前的电影资料,都剪辑到电影中去了,使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一部“纪录片”。
也是这部电影让张曼玉获得了1991年台湾金马奖影后、1992年柏林电影节影后、1993香港金像奖影后。真正让张曼玉坐实了演技派的位置,从此再不得动摇。
一开始导演和本片的演员们聊天,大家聊到阮玲玉早亡的问题,饰演阮玲玉男友的吴启华说“也正是她的死让她成为传奇,不然今天我们也不会在拍《阮玲玉》,而是别人的传记”
梁家辉演的是一代名导蔡楚生,最后和阮玲玉有一段模糊的情缘。梁家辉也说在拍这个电影的时候会思考,自己会不会选择在最辉煌的时候消失
还有张曼玉和刘嘉玲,那时候的她们真的太美好了。刘嘉玲的“女王气质”还不明显,倒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萌妹子。张曼玉的气质已经有所显现。导演问她们希不希望五六十年之后还有人记得她们,刘嘉玲说当然希望!希望五六十年之后人们谈起90年代女星,无论数到第几个,能提到她就好了。
【小编觉得梁家辉的脸也真是男演员中的电影脸,怎么说呢,有一种东方男人的特殊魅力】
还有叶童,在这部电影里饰演的是电影大佬的妻子。也是很美,有一种大姐大的成熟谙世事的稳重。或许大多数人对叶童的印象都定格在《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许仙身上了
这也是另一个角度证明叶童演技的高超了
张曼玉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无疑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她让我们最接近地感受到了中国早期电影女星的传奇人生。容貌气质甚至生活体验上都无限接近,以至于这部片子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张曼玉不会演戏。
当然导演关锦鹏也功不可磨灭,别的不说,就说这部电影的打光,简直美得不像话。
秦汉饰演的是阮玲玉的情人唐季珊,一个大老板,一段把阮玲玉送上死亡之路的恋情
有人说让秦汉来演唐季珊,真是怎样也恨不起来,秦汉的气质太正面了,他在我们印象中总是温和善良的样子。
张曼玉和叶童
整个妆容服饰发型都试图完全还原那个年代。这个眉毛的形状也可以说是又美又难以驾驭
大概张曼玉就是天底下最适合穿旗袍的人。王家卫后来在《花样年华》里让张曼玉换上那么多旗袍,甚至变成她个人的旗袍表演秀,难道不是从关锦鹏这儿获得的灵感?
而且小编觉得《阮玲玉》里的张曼玉比《花样年华》还要美。有一种自信的、温婉的、命不由己的悲伤混杂在一起的神奇气质。
那种笃定,让人觉得她比周围所有的男子都高出一截
在人群中总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已经很美的刘嘉玲在她身边也略显平淡了
这是一部注定会载入史册的电影。它至少让我们看到了9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们对电影的严谨态度。他们对电影的尊重,对人的尊重。让我们看到那些演员对自己的自我要求。
导演在做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演员是全程参与的,因为只有这样,她们才会真正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
扮演阮玲玉男友张达明的吴启华评价这个人物说:他已经无药可救了。
正是因为了解了这种无药可救,他才能演出那种软弱的、逃避的、浪荡的富家子弟的姿态
秦汉知道唐季珊晚年潦倒悲惨的际遇,演起这个人的狠来也更有层次
阮玲玉为了演好戏里的角色,常常要让自己更多地去感受生活。譬如电影中有抱着婴儿躺在雪地里,孩子没东西吃,阮玲玉用手指的血去喂他的一幕。那种贫困潦倒,那种顽强生存,那种母性的强大。
没生过孩子的阮玲玉怎么去演?她只有自己躺在雪地里去感受。张曼玉去演她也是一样
嫌这样还不够痛,于是把大衣也脱了
冰天雪地里躺在地上,才感受到那种痛彻心扉的寒冷。
30年代的演员们,都有这样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9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们,为了怀念,为了追溯和继承,他们重现了当时的光景,前提是自身对电影,对艺术,有着同样的追求。
曾经有这样一群电影人们存在过,真好。
文/陈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