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的郝隆惯于调侃别人,堪称辩论高手。他投奔权臣桓温,当了个名叫“南蛮参军”的干部,相当于七品芝麻官,还是个虚职。有一年三月三,桓温请客,大家聚会作诗,不能作诗的,罚酒三杯。结果郝隆没作出诗,被罚酒。对上司如此表达不受重视的不满,郝隆这板砖拍得可谓幽默到极点了。谢安到桓温那里报到时,碰上有人给桓温送草药,其中有一味药名叫“远志”。谢安若有所思,却无言以对。
东晋时的郝隆惯于调侃别人,堪称辩论高手。
他投奔权臣桓温,当了个名叫“南蛮参军”的干部,相当于七品芝麻官,还是个虚职。
有一年三月三,桓温请客,大家聚会作诗,不能作诗的,罚酒三杯。结果郝隆没作出诗,被罚酒。
喝完后,大约是酒壮怂人胆,继而酒后吐真言,郝隆拿起笔来写了句“娶隅灌清池”。
桓温纳闷地问道:“郝参军,娶隅是什么东东呀?”
郝隆说:“南蛮子把鱼叫娶隅。”
桓温不解:“作诗为什么要用蛮语?”
郝隆丢出一记“板砖”:“我大老远跑来跟你干,你才让我当个屁大点的南蛮参军,那我当然要用专业语言了。”
桓温闻言大笑。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拍砖也是如此,拍不在重,要害为先。
对上司如此表达不受重视的不满,郝隆这板砖拍得可谓幽默到极点了。
公元 359年,在东山隐居多年的谢安出山跟着桓温干事业。他这先隐后出的行为难免被人笑话。
谢安到桓温那里报到时,碰上有人给桓温送草药,其中有一味药名叫“远志”。
桓温笑嘻嘻地对谢安说:“这药的苗叫小草,根却叫远志,同一味草药却有两样名称,为啥呀?”
谢安若有所思,却无言以对。
正好都隆也坐在旁边,见状又发挥了自已的辩才,他坏笑着抢答:“老板,俺知道为啥,这味药隐在山石中的那块就叫远志,至于冒出山石外的部分,当然叫小草了!
郝隆借此讽刺谢安:本来你在东山隐居,倒体现了远志,但最后还是出山做官,堕落成了小草。
骂人都不带脏字的。这讥讽露骨,一针见血,又巧妙俏皮,连善于掩饰情绪的谢安也不禁扛不住了。
桓温大乐:“郝参军的这说法,一琢磨挺有意思的。”
看着这一唱一和表演双簧的俩货,谢安非常郁闷。
尽管郝隆终其一生,最高职务不过是在桓温手下任一个小小的“南蛮参军”,并未有多大的建树,但却凭借其雄辩之才而名满天下,也可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