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钓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钓鱼百科

上海港集装箱历史(从一年吞吐万余箱到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时间:2023-06-2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钓鱼百科

茅伯科回忆,最严重时,200多条等待装卸的货船在长江口锚地排起了长队。船等泊位,成了上海港的一大疑难杂症。茅伯科分析,这些措施缓解了码头压货的情况,但毕竟治标不治本。“尽快探索新港区,成为当务之急,金山嘴、宝山罗泾、浦东外高桥都是备选。”货物进箱灵活便捷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上海港的货物组成也有了很大变化。于是,许多原本需要整船运输的件杂货纷纷搬进了集装箱。两年前,他是一名桥吊司机。

中国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像一张拉满的弓;曲折蜿蜒的长江,像一支蓄势待发的箭;而上海港,就在这副弓箭的交叉点上。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间上海的巨变,详见下文~

一年吞吐仅万余箱

67岁的茅伯科,刚满16岁就到上海港当装卸工,后来从事上海港史研究近40年。他书桌上放着的《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厚达近千页,重约3公斤,执行主编正是茅伯科。

翻开史册,一组数字令人咋舌:

1978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仅为7954.8万吨;同年9月,“平乡城”轮装载162个集装箱,从军工路码头首航驶往澳大利亚悉尼港和墨尔本港,开辟中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那一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7951标准箱;到了第二年,也只有13775标准箱。

彼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货物需求日增,但航道通过能力与码头装卸能力不足,压船压货现象突出。茅伯科回忆,最严重时,200多条等待装卸的货船在长江口锚地排起了长队。入夜,江上灯火通明,宛如一座水中不夜城。船等泊位,成了上海港的一大疑难杂症。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积极应对,采取多项措施:从日本、德国引进现代化机械设备;从部队和学校调派人手支援码头;加快陆路卡车驳运速度;要求货主加快提货。
“当时上海紧急出台第一部‘疏港条例’,明确规定提货时限,一旦超时将强制移去港外。”茅伯科分析,这些措施缓解了码头压货的情况,但毕竟治标不治本。“尽快探索新港区,成为当务之急,金山嘴、宝山罗泾、浦东外高桥都是备选。”

码头工人“外强中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港,货运以传统的件杂货(袋装或桶装货物)和散货(煤炭、矿石等无包装的货物)为主。

类似画面几乎每天上演——装满件杂货的船靠岸,多名装卸工鱼贯进舱;纯靠手拉肩扛,将一包包货物搬上岸,或转移进网兜再吊装入平板车和厢式货车;运到堆场后,还要靠人力,卸货、堆齐、压紧。

“每包100斤或200斤,一夹就走。刚搬几次,手指皮肤全破了,只好在开工前先用胶布裹紧保护。”
茅伯科回忆,如果仅仅是负重,算轻松的,“比如粮食包,背起来就比糖包、炭包和硫磺包舒服多了。糖容易吸水,重量猛增,而且袋子摸上去黏答答,很不方便;炭粉则是无孔不入,穿过麻袋,直往鼻腔和气管里面钻,无奈之下,从头到脚先涂满凡士林防尘;如果碰到硫磺包,搬一趟常要流一个礼拜眼泪。”
那些年,码头装卸工的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工友都出过工伤,我就遇到过三次险情,差点送命。”比茅伯科年长4岁的冯济民,在上世纪70年代当过4年码头工人,皮肤烧坏过,中暑昏迷过,脊椎至今仍留有难以恢复的S形。

货物进箱灵活便捷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上海港的货物组成也有了很大变化。

上海冠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会长王国胜回忆,八十年代初,上海港装卸货种最多的是红(矿石、矿粉)、白(化肥、粮食)、黑(煤炭、钢材)三类。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煤炭吞吐量明显下降,矿、钢和建材也大幅减少。这些调整带来严峻挑战,也提供了宝贵机遇。一种快速、安全、可靠的新型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渐成主流。

其实早在1984年10月,上海就诞生了最早的专业集装箱泊位——上港九区和十区合并成立上海港集装箱公司,各自改建2个专业泊位。但那时,集装箱运输只是“添头”,上海港198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刚突破10万标准箱。

“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后,企业有了自主采购权,小巧灵活的单子更受欢迎。”王国胜解释,比如进口鱼粉饲料,以往每船动辄上万吨,后来每次只需几吨,进箱后再定期搭班轮,更方便。于是,许多原本需要整船运输的件杂货纷纷搬进了集装箱。

急需寻找更深港区

1993年上海港集装箱运输迎来两起标志性事件——8月12日,沪港合资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SCT)投运,这是上海港第一家现代化集装箱码头营运公司,拥有张华浜、军工路和宝山3个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共11个泊位;

10月30日,外高桥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起初为4个泊位的多用途码头,由于集装箱运输日益普及,1998年改造为全集装箱码头。”王国胜先后在张华浜件杂货码头、外高桥二期和洋山港三期挂帅,对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深有感触。

“沪港合资,促进了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接下来要解决‘船往哪里去’的难题。”他分析,上海港的“胃口”越来越大,浦江两岸的12个装卸区已无法满足需求,邻近长江口的外高桥在多个备选港区中逐渐崭露头角,伴随浦东开发开放的春风,上海港的“主战场”从内河转向长江口,来到外高桥。

集装箱吞吐量终于在1994年突破100万标准箱,此后进入发展快车道。从10万标箱到100万标箱,花了10年;而从100万到1000万,只用了9年

2003年,上海港迈入千万等级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列,还是感觉“吃不饱”。茅伯科直言,水浅是主要瓶颈,“黄浦江码头水深七八米;到了长江口,随着深水航道深入治理,水深拓展到10-12米;但货船越造越大,吃水越来越深,上海急需寻找更深的港区。”

东方大港“跨江入海”

寻找深水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1995年9月,基本锁定洋山——上海市向国务院上报《洋山港初步规划工作大纲》,提出设想:跳出长江口,在距芦潮港约30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设集装箱枢纽港。那里,有16米的水深,有大片处女地可供建设专业集装箱泊位;那里,孕育着东方大港的多年梦想,蕴藏着上海港“跨江入海”的广阔未来。

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桩,3年后开港投用。当二期工程2006年竣工时,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2000万标箱。从1000万到2000万,只花了3年

纪录刷新得越高,越难突破,但上海港勇攀高峰的决心不可阻挡——2011年底,首破3000万标箱,蝉联世界第一。自从2010年跃居全球第一以来,上海港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就再也没有跌落过榜首

2017年12月29日,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当年第4000万箱被缓缓吊起。此时,距离洋山四期开港试生产刚过去半个多月。

这个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有“不会迷路”的自动引导车,由地面6万多个磁钉精准导航;有“聪明灵活”的桥吊和轨道吊,可远程轻松操控;还有独一无二的“中国芯”——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是码头运行的“大脑”。

码头生产运营各环节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码头作业实现了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转变。

半躺着也能开桥吊

那天,在中控室内遥控抓起第4000万标准箱的,是桥吊远程操作员黄华。两年前,他是一名桥吊司机。

区别在于,前者坐在宽敞舒适的中控室,遇到问题能和同事商量;而后者,只能独守约40米高的逼仄驾驶室,低头、弯腰,保持一个姿势高空作业,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有问题也只好自己解决,像一只孤独的鸟”。

2004年入职上港集团后,黄华辗转外高桥四期、洋山一期和四期,开过2年轮胎吊和10年桥吊。“那时都不敢想,有一天离开驾驶室还能操作。”

从长江口转战东海,水深、船大,桥吊也“长高”了;从驾驶室搬到中控室,黄华眼中的桥吊“缩小”了,操作却更难——每台桥吊配有26个工作探头,必须对所有探头的方位了如指掌,才能隔空调配,有条不紊;学习自动化理论和实践,4个显示屏外加1个触摸屏,涉及众多交互指令;还得学会处理故障,“以前坐在车里,能根据声音或震动异常来判断,但现在面对屏幕,要从各种数据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黄华笑言,工作环境当然好多了。“工作台可调整多种高度,站着、坐着,甚至半躺着,都能轻松完成远程操作。”

去年,70岁的冯济民受邀参观自动化码头,首登中控塔,看37岁的黄华现场演示。滔滔东海畔,桥吊装卸安静有序,一举一动都来自面前的年轻人们轻点鼠标、微调摇杆,他惊叹不已。想到多年前,自己在码头肩扛手搬的画面,老人笑着对黄华跷起了大拇指。上海港巨变,仿佛都融进了那沧桑而单纯的笑容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曹刚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推荐阅读
  • 最后的战士剧情介绍(最后的战士1-5集剧情介绍)

    石山保之子阿纳5岁生日那天,全家遭到一群蒙面蓑衣人袭击,石山保被杀,小阿纳被小腿上纹有狼头的蒙面人打入山崖,幸好被族人所救。冉志高等人在半路遇上了附近雪峰山土匪头子秦巴子之女秦珍娘带领的人马,秦珍娘一向看不惯屯务军,下令抢劫。得知真相的石风决定下山寻找仇人。路遇冉志同和黄夏,本想劫持两人为人质来交换,却又被石风坏了好事。石风持刀质问黄鹤南,被冉志高开枪击伤。

  • 黄瓜和西红柿一起吃有什么好处(黄瓜和西红柿一起吃的好处是什么)

    用黄瓜捣汁涂擦皮肤,有润肤,舒展皱纹功效,对我们的皮肤非常的有利。防酒精中毒黄瓜和西红柿中所含的一些物质对酒精性的肝硬化患者有很好的治疗的效果,对酒精中毒有很好的预防的效果。降血糖黄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参与通常的糖代谢,所以用黄瓜来充实肚子,不仅不会增加血糖,还会降低血糖,而西红柿的营养价值可以对降血糖起到辅助的效果。

  • 写出高兴的句子(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的句子)

    人的心念意境,如能保持开朗清明,则所见,都是美而善的。快乐并不需要下流或肉欲。往昔的智者们都认为只有智性的快乐最令人满足而且最能持久。就如重获自由的小鸟,得到解放的犯人,逃离猎人追捕的动物。人生如一次旅途,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人生难免经受挫折,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生活难免遭受苦难,雨过天晴终有阳光。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 经师,人师:一代通儒顾炎武

    王氏自小受到严格的家教和礼义约束,进入顾家后,对待公婆异常孝顺。“信”“孝”“忠”,成为顾炎武道德认知的基本理念。当时,在农民起义军和清兵双重打击下,明王朝已然摇摇欲坠。此后,惊隐诗社逐渐停止活动。随着危机的化解,一度被谢氏强行夺占的那千亩庄田,也被当局重新判归顾炎武。尽管甥舅关系比较密切,但顾炎武在政治上始终不肯与清朝当局合作。

  • 考研吃瓜定律什么意思(考研吃瓜定律的意思)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考研吃瓜定律什么意思形容每到考研冲刺阶段,就会出现大型吃瓜事件,由于考试的压迫感,显得瓜格外香甜。每年到了当下这样的时间段,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吸引人眼球、值得人们关注的热点消息。本来在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的考研人,往往就会莫名其妙地被分散了精力,加入到“吃瓜”的队伍中来。

  • 微商最高学历(女生初一开始做微商)

    三年下来,微商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在做代理之前,小季自己先试用体验,确保质量后才开始卖。随后她从一周卖1、2单,逐渐增加到一周3、4单。小季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开始在网上寻找代理产品的创始人,希望成为一级代理。小季说,那时许多支付了邮费的人找到她,说她是骗子,并要求退款,她感觉非常委屈。这期间,小季的一些表现让她的看法有所改观。小季也尽可能地用实际行动让父母放心。

  • 自热米饭的米跟普通米有区别吗(自热米饭用的不是大米而是人造米)

    并称自热米饭不是天然大米,是人造大米。一般的大米要在电饭煲中蒸至少半小时,而自热米饭只需15分钟,不使用原始颗粒的天然大米,主要是因为根据自热米饭的存储条件和食用方式,天然大米难以快速煮熟、入口即食。从生产工艺来看,“人造大米”是将大米磨成米粉,加水做成米糊,蒸熟烘干,压制成大米的形状,最后抛光。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到的自热米饭里的大米已经是煮熟的,只不过通过热水将其泡发而已。

  • 孩子有网瘾怎么办(如何解决孩子网瘾)

    告诉孩子您很关心他,很在意他。合理管控孩子上网,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一个上网的明确界限和上网时间表。表现好可以奖励一个小时,加入超过了规定时间,就取消明天上网时间,以示对他不坚持规定的惩罚。

  • 红掌生根最佳方法(怎么让红掌生根)

    待种植恢复生长之后,再恢复正常的管理。但经过技术改良,人们发明出了新的红掌崔根方法。因为水培驯化红掌,在促进生根方面,往往效果非常显著。如果说,采取其它方式需要1个月时间才能生根,水培驯化处理可以实现1周内快速生根。而且经过水培驯化处理的红掌,如果进行水养的话,不仅生根快,同时也能延长其水养的寿命。当然,如果在水培驯化处理的过程中能科学利用水苔、生根液、营养液,红掌小苗生根的速度会更快。

  • 中药青盐是什么(中药青盐介绍)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中药青盐是什么青盐,是卤化物类石盐族湖盐结晶体,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主含氯化钠,次含微量元素硅、铁、铝和宏量元素钙、镁,另含少量微量元素锰、钛、锶。可作食用盐、食物防腐剂,也是制碱、盐酸和氯气的原料,还可提炼金属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