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肠无计免,应有楚猿知。而离寒山寺最近的河段在枫桥下面,文人将《夜泊松江》改名为《枫桥夜泊》,符合常理。唐、北宋地方志中均无寒山寺,宋志如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和《吴郡志》都称是普明禅院。寺当山水之间,不甚幽邃,来游者无虚日。寺庙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枫桥寺始定称寒山寺。
寒山寺除夕鸣钟?二、寒山寺取名与张继写诗谁先谁后?,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寒山寺除夕鸣钟?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寒山寺除夕鸣钟
二、寒山寺取名与张继写诗谁先谁后?
张继写诗在前,寒山寺取名在后,宋朝先改诗题以合枫桥地名,明初则改寺名为寒山寺以附会张继诗。
寒山寺寺名演变尴尬可以想像,改普明塔院为枫桥寺时,去枫桥寺的人肯定要问:“为什么张续诗是在枫桥寺而不是在寒山寺?”,和尚解释起来肯定不胜其烦,改枫桥寺为寒山寺后,第一次去寒山寺的人又总会问:“山呢?山在哪呢?”,和尚解释没有山的寒山寺也是不胜其烦,就附会寒山子为寺名来历,并供奉寒山拾得,并广为传播以正视听。
按古本考据,此诗主要有四种题目:唐本《夜宿松江》、《夜泊松江》、宋本《枫江夜泊》、《枫桥夜泊》,而以《夜宿松江 》《夜泊松江》为早。原题作《夜泊松江》,宋以后改为《枫桥夜泊》,第二句“江村渔火”又误作“江枫渔火”。
唐崔信明诗“枫落吴江冷”孤句横绝。“枫”也是吴江一景,不少人都将它入诗。如:
枫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唐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窗前枫叶晓初落,亭下鲈鱼秋正肥,(宋何溝《臞庵》
丹枫叶落霜初肃,白苇花开月倍明。(元萧国宝《夜过吴江》)
正因如此,有好事的人就将“吴江”称为“枫江”。
枫桥,旧作“封桥”,吴志记载北宋丞相王珪居苏州,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不过唐杜牧《 怀吴中冯秀才》有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也难解,可能指附近有很多枫树的桥,不是实指现在的枫桥。
唐朝时吴江未建县,仅设驿站以接待使者,称吴江驿,也称松陵驿,是苏杭必经之地,不少文人墨客过松江都留下了诗篇。
宿帆震泽口,晓度松江濆。棹拨鱼龙气,舟冲鸿雁群。信潮顿觉满,晴浦稍将分。(唐宋之问《夜渡吴松江怀古》)
树远天宜尽,江奔地欲随。孤帆落何处,几日更新离。客是凄凉木,情为系滞枝。寸肠无计免,应有楚猿知。(唐贺知章《松江晚泊》
洞庭初叶下,南客不胜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州。久被浮名系,能无愧白鸥,(唐刘长卿《松江独宿》)
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江枫”两字传统上以寒山寺旁江村桥和枫桥来解释。其实枫江是吴江的古称,“江枫”就指吴江的江边枫树。
南宋初诗人孙觌在《平江府枫桥寺普明禅院兴造记》中记述:枫桥寺者,距州西南六七里,枕漕河,俯官道……寺无石志,按《吴郡图经》实妙利普明塔院,而不著经始之岁月。
宋人为何要改夜泊松江为枫桥夜泊呢?那时寒山和寒山寺还没有在日本在显贵,日本还是弹丸小国,按理说宋人没有将唐诗夜泊松江改为枫桥夜泊的动机。
有文章说:寒山寺位于姑苏城西,松江在姑苏城东,两处相距甚远, 在松江之畔是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的。但是,当高空存在“声云”时,钟声被“声云”反射,寒山寺的钟声能够传到几十里外的松江之畔。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做声学实验时发现 ,漂浮在空中的“声云”能反射声音,令被反射的声音远播百里之外,由于平时极少出现“声云”现象,来到松江之畔的文人,每每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自然觉得《夜泊松江》中的“松江”两字不对劲。而离寒山寺最近的河段在枫桥下面, 文人将《夜泊松江》改名为《枫桥夜泊》,符合常理。
但是上述说法把上海松江误当成唐代松江了,松江、枫江都曾是唐宋时吴江的古称,上海松江之名是元代重划松江府才有的,原来的松江就改为吴淞江。
不过北宋丞相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普明塔院易为枫桥寺,此后再吟《枫桥夜泊》,听不见钟声时,也不会不得劲了。
唐、北宋地方志中均无寒山寺,宋志如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和《吴郡志》都称是普明禅院。宋诗多见“枫桥寺”,如陆游的诗题就是《枫桥寺》,有“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之句,陆游只知枫桥寺,并不知道枫桥寺就是后世的寒山寺。
南宋初诗人孙觌在《平江府枫桥寺普明禅院兴造记》中记述:枫桥寺者,距州西南六七里,枕漕河,俯官道……寺无石志,按《吴郡图经》实妙利普塔院,而不著经始之岁月。
实际上普明禅院中的普明二字,也可能不是指圆寂于天台国清寺的普明禅师,因为按僧俗不太可能归葬到今枫桥,也不太可能供奉其舍利。普明为佛教常用语,也是文殊菩萨和释迦受记声闻弟子陈憍如未来世成佛的名号,言传如此,有为用寒山僧名命名寺院的说法开道的意思。
“寒山”在古诗中常是泛指萧瑟寂寒之山,非寺名。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例如江上也曾是吴江的古称,唐李白即称吴江为“江上”。其中就有“渡头西望足离情,晚水寒山雪后清”的句子,其中的“寒山”不是指枫桥寒山寺。
唐朝张继和寒山生卒年不可考,有断差也不过百年,按常例,本人尚在之日,不会以其名作为寺院名,其后若其名不显,也不得为寺院名,用人名为寺名的,国内已知有史可考的只有武威市鸠摩罗什寺(东晋后凉太祖吕光为安顿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所建)和上海颐浩禅寺(曾为南宋相国吕颐浩家庵,后舍出为寺)。
寒山寺山门朝西,依水而建,并不依山。寒山寺在明以前地方志中并无记载,唐元和时希迁禅师(曹洞宗祖师禅顿悟派)扩建伽蓝而以诗僧寒山子命名的说法,只见于元末明初姚广孝写的《寒山寺重兴记》,最早收于明崇祯《吴县志》。这篇文章主要是记述永乐三年深谷昶禅师重建寒山寺的事,其中记道: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入岩石而去。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寺当山水之间,不甚幽邃,来游者无虚日。唐诗人张懿孙赋《枫桥夜泊》,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天下传诵,于是黄童白叟皆知寒山寺也。姚广孝文章作于永乐十一年,或为伪作,十几年以后,王鏊修了《姑苏志》,不仅没有姚广孝这篇文章,在记述寺庙明初的历史中也没有提到深谷昶禅师重建寒山寺这回事。
寺庙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枫桥寺始定称寒山寺。
唐代禅师怀海编定的《百丈清规》明确规定“五更钟鸣,想念偈云,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谈到张继《枫桥夜泊》诗:“句则佳也,奈何三更不是撞钟时。” 夜半钟声的真实性,从此众说纷纭。《唐诗摘抄》持论公允:"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寒山寺志中记载:石头希迁禅师在妙利普明塔院址建寺,题额寒山寺,石头希迁禅师是禅宗临济派祖师,仪轨上遵禅宗《百丈清规》,可能南宋以后,枫桥寺寒山寺才把夜半钟设为定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