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赏析”,其实是鉴赏与分析的意思。可不是裙子了哦,那肯定是赏析文章啊!那针对文章的赏析题又可以细分为赏析“文章内容”和“文章语言”。事件赏析事件赏析,一般考察形式是会从记叙人称、记叙顺序、记叙线索角度来问你,你需要对这些概念烂熟于心,不模糊不混淆。物体赏析这种题型考察得比较少,即赏析文中描写到的某个物体。
文章不短,都是马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一定要仔细阅读,读完肯定会有所收获!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哦!
谢谢大伙们的鼓励和支持![赞][玫瑰]
今天,马老师想和大家聊聊考试中常出现的一种题型,也是让同学们“颗粒无收”的题型——“赏析”题。
同学们遇到这种题,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无从下手。今天起我们一定要开始重视起来这类题型,因为这类题型出现频率非常非常高,分值占比也高,我们一定要把它拿下!
那我们就来看看“赏析题”到底有没有实用的解题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什么”是赏析
什么是赏析呢?
所谓“赏析”,其实是鉴赏与分析的意思。
有一天啊,你妈妈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你想夸夸她,那是不是得赏析赏析这条裙子呀,你说,妈妈呀,你穿这条裙子真漂亮啊!
你妈妈高兴地问,哦? 哪里漂亮了?
你却支支吾吾,嗯嗯...反正就是漂亮嘛!
你妈妈瞬间脸上一片乌云,甩脸走了。心想,这小屁孩夸人都不会夸!
那怎么赏析这条裙子你妈妈才会笑脸如花呢?
如果你这样说,妈妈,你这个裙子的底色衬得你的肤色非常的白;裙子上的碎花呢,又显得你很年轻,这条裙子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穿出来的效果显得你年轻有活力!我喜欢这样的你!
你妈妈肯定听得心花怒放啊!看到了吗?赏析赏析,你一定要说到点子上,你要掰开揉碎地说说你赏析的对象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二、赏析“什么”
那,我们考试中的“赏析题”,赏析的对象是什么呢?可不是裙子了哦,那肯定是赏析文章啊!
那针对文章的赏析题又可以细分为赏析“文章内容”和“文章语言”。
1、赏析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一般就是作者的写作的对象。可以分成对人物,事件,景物以及物体的赏析
- 人物赏析
人物赏析一般是赏析人物形象,这也是八大题型中的人物形象题,具体答题步骤,我都会在直播里带着大家一起实操,同一个题型重复练,直到你熟练为止。
- 事件赏析
事件赏析,一般考察形式是会从记叙人称、记叙顺序、记叙线索角度来问你,你需要对这些概念烂熟于心,不模糊不混淆。
- 景物赏析
景物赏析,一般会让你赏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这也是八大题型中的环境描写题,答题都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 物体赏析
这种题型考察得比较少,即赏析文中描写到的某个物体。会问你“文章中重点描写了(第×段描写了)××事物,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分析物体题中需要注意这一物体上所寄托的情感或者这个物体上所承载的某种精神。
2、赏析文章语言
- 字词赏析
问某字/词为什么好。这种题型比较简单,属于八大题型中的词语赏析题。
- 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可分为“非修辞句”和“修辞句”两类。可分为修辞手法题和人物描写题。
- 赏析段落
赏析的段落一般较短,且在文章结构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如首段、过渡段、尾段。属于八大题型中的句段作用题。问你开头/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 赏析全篇
这类题考查方式分两种:第一,赏析全篇语言风格。常见的风格有幽默、雄浑、华丽等。初中基本不考,高中才有所涉及。
第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人物描写。属于八大题型中的写作手法题和人物描写题。
三、“如何”赏析
其实每一种赏析题都有细致的解题思路,但这里马老师教的是一种思维,就是赏析题的通用思路:
第一:好在哪里:你要点出它用了啥手法或语言特色,是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语言特色风趣幽默、华丽...
第二:如何应用:让你赏析一个比喻修辞句,你就得指出句子中作者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赏析人物描写,你就得指出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第三:哇塞效果:让你赏析肯定是赏析好处、妙处,看到好的东西时我们肯定会“哇塞”,那这样“哇塞”的效果是什么呢?是生动形象、还是突出人物性格。。。
第四:为啥这样用:作者所用的所有写作手法和写作对象,都是为主旨服务的,那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啥情感呢。【有就写,没有就不写。】
举个例子:
初中赏析句子中常见的修辞句的答题思路:
1、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
①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点出手法】
②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来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如何应用】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看社戏途中的奇特感受。【有啥效果】
这就是赏析题的整体框架,学语文真的不用死记硬背,一定要搭建起框架,再去填充细节。
总结:
想要阅读理解不丢分,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熟练度!
阅读理解看似每次考题都不一样,但这些变化的考题背后是始终不变的考点和题型,我的每一位学生,当他跟着我能够将8大题型21种小题型全部熟练掌握后,分数都不会差!
而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做两三百道专题练习而已,孩子只需要反复集中练习吃透同一类又一类的题型,直到他能把每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烂熟于心,考试中再遇到这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就会发现它只是换了文字而已,其余的都非常熟悉。
我要求我的学生,每做一道阅读理解的题,都必须问自己,这道题以前做过没有?直到他遇到的题都是做过的题,成绩自然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