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被大姨妈所累的人大姨妈的苦,懂得人自然懂痛经朋友哀嚎——不要红糖,不要多喝热水,不要止痛药维持生命,全凭一口仙气吊着,下辈子要做策马奔腾的boy周期异常的朋友变成十万个为什么——大姨妈咋来了?大姨妈怎么还没来?大姨妈。
大姨妈的苦,懂得人自然懂。
痛经朋友哀嚎——
不要红糖,不要多喝热水,不要止痛药维持生命,全凭一口仙气吊着,下辈子要做策马奔腾的boy。
周期异常的朋友变成十万个为什么——
大姨妈咋来了?大姨妈怎么还没来?大姨妈这就走了?大姨妈怎么还不走?大姨妈你高兴就好!
甚至那些长痘痘、黑眼圈、手脚冰凉的姐妹,多多少少受月经的影响。
我们在后台收到很多女性朋友咨询月经如何调理?说明大家已经有意识了。
然而,很多朋友还认为疼一两天,忍忍就过了,早点晚点也都没关系,随身带着卫生巾就好了,却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卵巢和子宫已经出现了疾患……
所以,要把大姨妈这事当回事,我们今天也重点说一说月经问题。
相信很多月经科普文章里都会出现这句话——“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黄帝内经》里生涩的名词,看着甚是懵逼,我们通俗点了解一下。
这句话意思是:14岁的时候「天癸」到了,「任脉」畅通了,「冲脉」充足了,就会有月事,来了月事才能生娃娃。
天癸来源于肾精,是老天爷“赏”的。到14岁天癸来不来,和肾精是否充足有关。
而任脉通不通、冲脉足不足,与肝脾心肺都有关系,是我们自己“挣”的。
血道畅通,是自腹至头,任脉需要畅通无瘀阻。如果因为生气上火、着凉受寒、消化不良等问题,堵在某个部位,成实证。可能有实热、实寒、血瘀。
血海充盈,是冲脉的气血旺盛,如果因为先天肾不足或者后天脾虚弱,导致身体的营养物质不足,成虚证。可能有血虚、气虚。
月经异常反应的是身体综合状态,它可以体现在期量色质上的异常,也有疼痛、情绪等表现。
期:分周期和经期。正常女性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经期一般为3-7天。若周期提前或推迟一周以上,或时而提前时而推迟,那么就属于不正常状态了。若经期少于三天,或多于七天,也是异常状态。
量:正常的女性月经血量为30~50ml。少于20ml则月经量过少,从中医的角度,是气血不足的体现。多余80ml则月经量过多,也是有害的,失血会耗气伤神。
色:经血颜色的变化。经色淡,则考虑是身体虚,经色紫,则考虑是不是有瘀阻。
质:正常的经血特点是不凝固的,呈暗红色。而不正常的经血,可能有血块。
月经问题的主角多是血液,异常也逃不出寒热虚实。从血辨证,这四个指标随机组合,在配合其他症状,就出现了不同的证。
• 血热(实)证
先期或经期长,量多,色深,质粘稠
心胸烦闷,喜欢冷饮,面红,口干
• 血热(虚)证
先期或经期长,量少,色鲜红,质稀薄
低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
• 血虚证
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薄
面色黄,指甲嘴唇色淡,乏累,手足发麻
• 血寒证
后期,量多,色紫暗,质有块
腰膝酸痛,手足冰冷,喜欢热食
• 血瘀证
量多少不定,色紫暗,质有块;小腹痛
女性妇科保健C位腧穴——三阴交
为什么说这个穴位重要?
前面将血的重要性,它离不开肝脾肾的调节,而肝经、脾经、肾经正好在三阴交穴位相交,于是它就担起了调血调经的重任。
凡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患,皆可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压三阴交,达到有阵阵酸麻感,放射到足跟即可;或者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叉揉10min。
另外,不同证也可以搭配其他穴位,增加作用。
如果是血热,可以搭配太冲穴、血海穴。
如果有血虚的症状,搭配足三里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和太溪穴分别脾经和肾经的要穴,通过补益后天和先天以养血生血。
而血寒,则可以请家人徒手擦腰骶部八髎穴的位置,或者艾灸八髎穴也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因为八髎穴非常容易得气,能将热量极大程度传到胞宫。
血瘀无定期,可以双手斜擦两侧胁肋。胁肋部位是肝经和胆经循行的部位,疏经理气活血,透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