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银翼杀手2049》中,观众很难看到矛盾被激化到高潮的点,甚至主人公和真正意义上的大反派华莱士都未同框出现过。而影片中主人公和大反派的矛盾虽然并未深挖,但是在情节反转时,K对自我身份认知产生地不断怀疑,却成功将话题引入到“人类”本身上。除了延续前作对“人”的思考,更是直接将问题抛给观众。对科幻迷而言,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纠葛的爱情永远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hello大家好,我是三口君。
对于科幻片爱好者来讲,最近有部让他们喜忧参半的作品上映了,它就是《银翼杀手2049》。
作为82年科幻神作《银翼杀手》的续作,不少小伙伴都对它抱以极大期待。
当然,正因如此,大家同样担心这部影片是否会将这个系列拉下神坛。
从目前的豆瓣评分来看,担心大可不必。
其实,前作之所以能被封神,除了影片中庞大的复制人世界观外,由故事引发的对人类自身意义的探讨,瞬间将影片的深度拉到了另一个层面。
而片中大量充斥的忧郁情绪和颓废美的赛博朋克式风格,更是对后期的科幻作品意义深远。
在这里,三口就不多说了,对前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银翼杀手2049>观影指南丨不知道这些,你真的会错过很多!》
回到本片的故事上来。
等等,前方高能!我要剧透了!!不想被剧透的,可以跳过这段,往下拉。
主人公K(瑞恩·高斯林饰)是个以屠杀同类为工作内容的复制人警察。
在一次任务中,他意外发现了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事实:复制人能生育!
这意味复制人和人类已经差别甚微,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为了避免由此引发的大动荡,K被要求解决那个复制人生下来的孩子。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K发现了更多的秘密,同时这些秘密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他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好了,剧透停!剩下的,你们自己去电影院看吧。
其实,单看剧情,《银翼杀手2049》是个相对简单的故事,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情节,叙事上也很平铺直叙,算得上“亲民”了。
不过,即便如此,它也依旧很难博得大众的欢心,因为162分钟的片长对人实在有些不太友好。
与此同时,在《银翼杀手2049》中,观众很难看到矛盾被激化到高潮的点,甚至主人公和真正意义上的大反派华莱士都未同框出现过。
缺少爆炸性的高潮,时长又很挑战耐心,难怪大部分人在看完这部影片后的反应都是:
诶,据说是部佳作,为啥我看不下去。
其实,这跟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本人平缓、从容、克制的拍片风格有关。这点从他以往的作品也能看得出来。
而影片中主人公和大反派的矛盾虽然并未深挖,但是在情节反转时,K对自我身份认知产生地不断怀疑,却成功将话题引入到“人类”本身上。
尤其是当K对上司发出疑问:复制人生的孩子算人吗?除了延续前作对“人”的思考,更是直接将问题抛给观众。
同样的,人类和复制人的矛盾也是点到即止。
但是,延伸到故事外,复制人和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否真的会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的界定的讨论,三口相信都会很有趣。
当然,作为科幻片,视觉效果很重要。
《银翼杀手2049》在视觉上营造的赛博朋克式美感真的让人拍手称赞,撒话不佛,看图。
不过在这里,三口突然想起来有小伙伴问:为啥电影院排片基本都是3D,但是影视博主和公众号都推荐看2D。
其实,影片本身是2D拍摄,3D版本是电脑转制,也就是说2D版本才更符合导演心中原本的设想。
与此同时,3D的银幕放映也使整部作品看起来色彩饱和度低于2D版本。
所以这个钱,大家可以省了。
而且如果你对科幻作品实在无感,只是听说这是部佳作,抱着找乐子的心态进影院放松,那三口劝你也可以省了,因为影片关于“人类”的思考,真的不搞笑。
不过如果这类题材很吸引你,我倒是觉得《银翼杀手2049》要看!
其实,除了电影本身让三口感到惊喜之外,还有件事也让三口感到了“惊”(没有喜)。
影片在国内上映后,某平台的观众评分仅6.8分,甚至低于某些国产三流小片,与豆瓣坚挺的8.5分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在观影途中我们只需要稍微耐心一点,就会发现它并非一部高深莫测的科幻片,而电影中所探讨的人类生命,也并非是晦涩的哲学。
所以,那些因为看到购票平台低分而对这部电影望而却步的小伙伴们大可放心,毕竟《银翼杀手2049》可是一部有望成为年度最佳的电影啊!
当然在观影前,我还有个小建议。
虽说《银翼杀手2049》是部即便没有看过原作,也丝毫不影响剧情理解的作品,但如果想要感受电影构造庞大的世界观,极其背后的核心思考,三口觉得还是需要看下前作。
其实撇开这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科幻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多,但其中有些作品的卖相却很难看,比如:《太空旅客》、《回到火星》等。
对科幻迷而言,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纠葛的爱情永远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而影片对未来无限的遐想和由故事情节引发的哲学、心理学、社会性话题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