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虽是武将,却有一颗仁爱之心。等战事结束后,他再派人访察这些人的亲属,将其安全送回。曹彬并没有为之欣喜,而是马上入宫朝见皇上,坚决谢绝升官。曹彬的姨妈是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故而蒲州节度使王仁镐对这个特殊的下属给予了格外的礼遇。3有德、有才、有容、有仁、有谋,曹彬堪称垂范后世的完美典范和标杆。后世称曹彬一支“诗礼传家,簪缨继世”。
茂子
在北宋如云的战将中,曹彬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有宋一代,曹彬被誉为“勋业最隆、功冠群雄”的“本朝第一良将”,后世对他也推崇有加。然而有学者在考察了曹彬的生平战绩后,认为他在军事方面盛名难副,甚至有人把他列入“十大被高估的名将”。
不过,和曹彬同一时代的人已经对他非常肯定和推崇了,公元999年曹彬去世时,真宗皇帝亲临致祭,追赠其为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配享太祖庙庭。每当对大臣们说到曹彬时,必定涕泗横流。
曹彬究竟有何魅力,值得皇帝如此?又为何在后世盛名不衰?
1曹彬出自河北真定(今河北灵寿),父亲曹芸,为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可谓出身将门。
在太祖、太宗朝,曹彬披坚执锐,平后蜀、攻太原、伐江南、征北汉、战契丹,南征北战,为北宋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君主宠信,官至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曹彬虽是武将,却有一颗仁爱之心。
公元964年冬,曹彬受命伐蜀。古代打仗攻城之后,士兵们奸淫掳掠的事情总是不能禁止。曹彬因此想了一个办法:每攻下一城便将妇女儿童聚于一所,告诉部下这些都是进贡给皇上的,不容闪失,违令者军法处置。等战事结束后,他再派人访察这些人的亲属,将其安全送回。找不到家人或者家人已不在人世的,则准备一份嫁妆让其开始新的生活。
但事情总是不那么顺利的,总有几个将领依仗自己资格老、功劳大,偏偏不听他那一套,放纵部下抢掠,自己也沉溺于享乐,惹得蜀人怨声载道。一时间,刚刚平静的蜀地又激起一场大乱,曹彬又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平定叛乱。
宋太祖赏罚分明,将曹彬升为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并没有为之欣喜,而是马上入宫朝见皇上,坚决谢绝升官。他对太祖说:“征西将士不少人都被治罪,只有我受到赏赐,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呢?况且靠我一个人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太祖说:“我赏善罚恶,劝勉大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不必辞让。”又询问于他所经之地官吏们的表现。可以说曹彬的一句话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了。可是他却这样做了回答:“我光关注行军打仗的事情了,其余的我没有听到什么。”
皇上再三问他,他最后只是推荐了一个叫沈伦的随军转运使,说他廉洁谨慎,行为端方。
公元974年,曹彬再次受命统兵讨伐南唐。因担心士兵滥杀无辜,曹彬又想了一个办法——装病。
于是在紧要关头,曹彬突然生病了。大家都着急,都监潘美和先锋曹翰等都到总司令部去探病。问生的是什么病,张罗着要去找名医。
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需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
众将领应承,一起焚香发誓决不滥杀,金陵城才免遭屠戮。
2宋史里称曹彬“宽厚淳朴”。曹彬的姨妈是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故而蒲州节度使王仁镐对这个特殊的下属给予了格外的礼遇。可是曹彬却没有半点皇亲国戚的骄横和桀骜,而是愈发恭敬守礼,待人接物始终心平气和,无论在哪里,都能与同僚和下属友好相处,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车回避,给对方让路。他对手下官吏从不直呼其名,每次与他们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
曹彬为人廉洁,从不以富贵骄人,且常常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因而,他的形象和声望在朝野人士中都非常好。在其他将帅聚敛成风之时,他却身居陋宅,未尝修广,衣着素袍,安于俭德。
公元958年,后周世宗柴荣命他出使吴越国。吴越方面极尽恭敬,给予最高规格的欢迎礼仪,主人倾诚相与,客人如沐春风,出使非常成功。归程时,照例是主人备好一份份的土特产品、名贵礼物。可是,曹彬不按这个“规矩”来,他一概不予接受。可是主人十分有诚意,派人驾驶快船急急去追赶已经启程的曹彬一行,非要将礼物送给他不可。
曹彬只得收下礼物,可是回来之后,他却让下人一件件地登记清楚,全部上交给朝廷。柴荣再三坚持让有司机构还给他,曹彬就将其全部分给亲朋旧友,自己一件不留。
曹彬还读书好学,每次出征,往往带大批书籍回来,勤奋求知,学识益广,能与朝士清谈终日,鸿儒硕士也常叹不如。这些人品与涵养,是他获得盛名的重要基础。
当然,曹彬也不是一个“烂好人”,他也有他的智谋甚至权术。受命为主帅征讨南唐前,曹彬向赵匡胤请调一位将军田钦祚一同来参战,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
在场的人都很难理解。这个姓田的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他既爱贪污,又爱争功,常常忌功而倾轧同事。手下的几名干将领找到曹彬表示担忧,曹彬解释给他们说: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也长,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这次我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很有可能坏了大事。堤防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派他一点用场,分给他一点功名,堵住他的嘴巴。如果他在军队中依然不听从命令,我们还有尚方宝剑在手,不必担心此人闹事。”这实在是曹彬的高明之处。
3有德、有才、有容、有仁、有谋,曹彬堪称垂范后世的完美典范和标杆。赵匡胤对曹彬的人品和才干都很赏识,曾对群臣说:“不欺主者,独曹彬。”曹彬死后追封为王,与赵普同配享于太祖庙室,可谓极武将之荣。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曹彬的言传身教结出丰硕的果实,他的后世子孙多为将帅良才,被国家倚为干城。
曹彬的儿子曹璨和曹玮,都作过真宗时期的宰相,曹彬的孙女还做了宋仁宗的皇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留宿曹皇后宫中,突然有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宋仁宗想逃出寝宫,被曹皇后阻止,她吩咐严守宫门保护仁宗,并派心腹去调救兵,又命宫人准备冷水。不久后乱兵果然因为撞不开殿门而放火,被早有准备的宫人立即浇灭。靠着曹皇后的临危不惧,终于等来了都知王守忠的救兵,平息了这场夜半宫变。
仁宗驾崩后,曹氏两度垂帘听政,相继辅佐了英宗、神宗。神宗亲政后重用王安石变法,曹氏虽不支持,但也没有横加干政,还在病逝前叮嘱神宗说:“王安石的确有才学,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爱惜人才,不如让他暂时离京外任。”
后世称曹彬一支“诗礼传家,簪缨继世”。由他开始在北宋初期所形成的曹氏宗亲四支十八房,在靖康之变后随宋廷南渡,逐渐成为日后江南曹姓的重要渊源。
曹彬六世孙曹孝庆就在南宋时迁往江西豫章,成为豫章曹氏之祖,曹雪芹正是曹孝庆的第十七世孙。
▲曹雪芹《红楼梦》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