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自己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问题,更能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地球仪”制作活动中,既可以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动手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涵养人文情怀,更给“双减”增色添彩!
好奇驱动创意,创意改变世界;科技承载梦想,梦想孕育希望。2022年2月28日下午班会课时间,我校举行了首届科技节开幕式,本届科技节的主题为“创想向未来”。
期间,初中部地理教研组在组长汤闻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地理社团学生制作地球仪模型;生物教研组在教研组长郭元玲老师的倡导下,组织生物社团学生手工制作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模型。科技引领成长,创新点燃激情,落实五育并举,推动融合育人。
Part 1
地理社团
初一地理社团指导教师 王谷琛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地理作业不仅要有书面作业,还应有地理小制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抓住我校首届科技节这一契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科实践能力,我社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地球仪”制作活动。同学们在自己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问题,更能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地球仪”制作活动中,既可以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动手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涵养人文情怀,更给“双减”增色添彩!
朱涛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制作地球仪
制作地球仪
材料准备:
直径20厘米泡沫球一只、细棉线一段、刻度尺一把、铅笔、橡皮、铁丝、涂色笔、大洲分布图等若干。
制作步骤:
1、确定赤道、南北纬30°线、南北纬60°线(共五条),按直径20厘米的比例,0°到30°N之间的距离约为5.4cm,30°N到60°N是5.4cm,60°N到90°N是4.2cm。每隔30°画一条经线,共12条。
2、用细棉线测量赤道周长,每隔30°画出全球的纬线和经线,每隔60°写出纬度和经度,注意不断修正 (这一步为重点)。
3、画好地球坐标经纬网后,根据大洲分布图,确定七大洲的位置,描绘每个大洲的轮廓。
4、描好后,给大洲与大洋上色,地球仪球形部分完成。
5、将铁丝穿过地球仪两极,作为地轴,固定好后,创意设计地球仪的支架。
1. 开始拼图
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
2. 确定经纬
3. 描摹轮廓
描轮廓
4. 涂上颜色
5. 安装支架
获 奖 作 品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初中部地理教师合影
Part 2
生物社团
初一生物社团指导教师 朱雅
生物兴趣小组——“科学大本营”,以校首届科技节为支点,从动物界、植物界及微生物界三个维度出发,深入拓展,启迪思维,制作生物细胞模型。以微观视角,洞察并呈现生命结构之精妙,打通课堂主阵地和科学探索的壁垒;以时代作业之新样态,收减负增效之果,筑实践求真之魂,展微观世界之妙,绽科学思维之花;是基于“双减”政策,赋能再发力,让初中生在探究性任务的引领下,会探究,善创新,能动手,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感知科学精神,迸发创意之光!
制作小肠模型
制作植物细胞模型
神经细胞模型展示
植物细胞模型展示
动物细胞模型展示
生物作品展
生物作品展
微生物模型
初中部生物教师合影
生物社团师生合影
初中地理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地理生物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地理社团师生合影
生物社团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