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钓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钓鱼百科

古代五大战车(古代车战靠什么取胜)

时间:2023-08-1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钓鱼百科

浩浩荡荡的军队由方叔带领奔赴南方。作为元帅的方叔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指挥作战而不是亲自出战。这一场征伐之战中周王室取得完胜。这首诗强调的是众多兵车组成的军队作战时的场面浩大。败军争渡黄河已经遭一大劫,过了黄河上了战车溃逃时战车又陷入泥泞之中。中行穆子面对以无终部为首的戎狄,山地作战是地理条件的特征,中行穆子听从了魏舒的建议把车兵全部改编为步兵。

两千八百多年前,周宣王派方叔为元帅南征荆蛮。这又是一场车战,《诗经*小雅*采芑》记录了这场车战的浩大场面。周师由兵车三千乘组成,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浩浩荡荡的军队由方叔带领奔赴南方。

方叔自己所乘的也是一辆四马拉着的战车。这是四匹青黑色的公马,青黑色的马叫作“骐”,它们训练有素,行动起来整齐划一。这是一辆元帅所乘的、特别的路车,显然这车的车箱不是敞篷,因为它有竹席制成的车帘。这辆车上插着绘有蛟龙和龟蛇的旗帜,轴轮相接的车毂处都缠上红色的皮革做装饰,非常鲜目。拉车的服马颈上的“衡”是一根雕绘了花纹的横木,非常华丽,在这根衡上安装了八个銮铃,随着马车飞驰銮铃发出的声音和谐而有节奏。

作为元帅的方叔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指挥作战而不是亲自出战。他穿着礼服行动不便,而且是天子命服,玄衣朱芾,非常光鲜耀眼。不仅如此,方叔身上还挂着组玉佩,在他行动之间组玉佩发出清脆悦耳如音乐般的声音。作战时方叔下令敲钲击鼓。“钲”是一个大类,大的铙、小的句鑃都属于钲类。大铙安装在战车上,在战场上于行进中敲击。小的句鑃拿在手里敲击,更方便。在金钲皮鼓惊天动地的声音里周师的三千乘兵车把荆蛮杀得大败,俘获丑类被割下左耳以献功请赏。

这首诗里描写三千乘兵车作战的场面尤其盛大,“戎车啴啴(tān),啴啴焞焞(tūn),如霆如雷。”这是形容众多的兵车一起行进的场面,又热闹又嘈杂,发出雷霆一样的声音。这一场征伐之战中周王室取得完胜。这首诗强调的是众多兵车组成的军队作战时的场面浩大。如果说车战的近战惨烈,战国时屈原写的《国殇》更形像。

《国殇》当中描写车上的战士手持“吴戈”。吴国擅冶炼,所以吴国的武器极为精良。屈原时代楚国取吴越之地,所以楚国战士执“吴戈”。他们身上还披着“犀甲”,就是犀牛皮制成的铠甲,非常坚韧。在交战时双方的战车相错而过,近到车轮都要碰撞在一起,所以叫“车错毂”。这时候就可以短兵相接了。而且“毂”是车上很重要又最容易被攻的地方,所以常常成为敌方刻意挑战的地方,有意“击毂”。如果“毂”出了问题,这车就彻底瘫痪了。

除了弓箭,“殳”也是车兵。“殳”的头部是三棱形的金属锥状物,可以安装在车軎上,也可以安装在长柄上执于手中。春秋后期宋国发生内乱,公室华豹作乱,公子城以晋军为援救宋,这是一场激烈的车战。

华豹与公子城在战场上双方战车相遇,华豹使用弓箭为武器,几次射向公子城,但都没有射中,自己反被公子城用弓箭射死了。可是华豹车上的车右叫张匄,这个人并没有死,他手持一柄殳下车准备攻击公子城的战车。这时候公子城一箭射中张匄的腿,张匄腿断了。张匄并没有放弃,他爬过来,用手里的殳把公子城战车的车轸击折了。“轸”是车箱下面的四周的横木。“轸”要是断了,车箱就算不碎也不结实了。于是公子城也只能下车。最终张匄也被公子城射死了。

公子城在张匄执殳下车的时候不能驾车奔驰,其实说明车战有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地势的原因,兵车不能纵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晋景公时期晋国与齐国争霸,发生了鞍之战,齐国战败,齐顷公都差点被俘。战败后齐国求原谅,奉上自己从纪国取得的甗和玉磬等宝器,以及土地,向晋国求和。

晋国不要这些东西,但提出一个要求,要求齐国境内的田地以后都从“南亩”改成“东其亩”。亩就是田垄的意思,“南”或“东”是指朝向。一般田垄都是朝向南北,所以叫“南亩”。比如《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现在晋国要求齐国把田垄都改成东西方向。为什么呢?因为晋国在齐国西边,田垄改了方向,这样方便以后晋国的兵车进入齐国境内的时候易于通行。

地处山林的晋国以兵车作战本身就是个问题,战胜了还好,战败了就更是大问题。晋楚争霸的邲之战发生在晋景公初期。这次和晋文公时的城濮之战是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一次晋国大败。败军争渡黄河已经遭一大劫,过了黄河上了战车溃逃时战车又陷入泥泞之中。这一段溃败很有意思。获胜的楚军追来,见晋军的兵车陷入泥中,于是楚军给晋军支招。让晋军把兵车的车前拦板拆下来,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晋军的兵车这才慢慢从泥坑里出来往前跑。跑了一段马又不跑了。为了给马减轻负担,又把军旗都拔下来,这样也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并让马轻便一些。这样晋国的兵车才能前行。于是晋军又开始正式溃逃,楚军再重新认真追赶。败逃的晋国人回过头来对追来的楚国人说:我们可不像你们,你们是大国,经常败逃,很有经验啊。

过了五十多年,晋平公时期,晋国以中行穆子为元帅,攻打无终部落,晋国大获全胜,这又是重视步兵的结果。当时无终部落的居住地在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中行穆子面对以无终部为首的戎狄,山地作战是地理条件的特征,中行穆子听从了魏舒的建议把车兵全部改编为步兵。魏舒提醒中行穆子,两军相遇,地势狭碍,对方全是步兵,如果到了险要的地方,兵车施展不出优势,只有把车兵全改成步兵晋军才能取胜。于是晋军以步兵设阵,不懂阵法的戎狄还在取笑晋军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晋军已经大败敌人。

作者:沅汰,《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轮胎凹槽有裂纹 轮胎凹陷处有裂纹

    德国马牌轮胎曾被曝出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致使的轮胎排水槽发生裂纹的现象。据中国先进的缺点车辆商品信息收集服务平台车质网统计分析,上汽通用汽车五菱宝骏560的一部分年款车系采用的德国马牌215/60R17H型号规格轮胎,普遍现象排水槽裂开的难题,引起了很多举报,存有招回的重要性。这时候买车人如发觉是车子的机油过少时,应加上对应的机油,提议尽量不要再再次行车,不然会对发动机导致更为明显的危害。

  • 番怎么读(番如何读)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番怎么读番读作:也作。称外国的或外族的:番邦。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釆田汉字部件分解:釆田笔顺读写:撇、点、撇、横、竖、撇、点、竖、横折、横、竖、横

  • 怎么做炸花生米(炸花生米的方法)

    怎么做炸花生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怎么做炸花生米花生米适量、食用油适量、食盐适量、砂糖适量。开火将锅烧热倒入食用油,接着倒入沥干的花生米转小火翻炒均匀。花生米出香味发出声音的时候就差不多了,再稍微翻炒一会,花生颜色变深即可。

  • 武当张三丰大结局(武当张三丰的情感波折)

    武当张三丰大结局?几经艰楚,三丰逐渐悟出太极深法,创出太极拳,与海及蒙古人对抗,经过一场浩劫,容若为救三丰,与高沧海同归于尽,三丰在武当山开宗立派,奠定武当派的万世基业!反蒙义士洛峻山虽与三丰曾有误会,但二人却识英雄重英雄,最后终联手与海及蒙古人对抗。金人亡国公主完颜容若(梁佩玲)流落民间,因而结识三丰,二人共渡患难,情素互生,但却因灭金罪魁祸首火龙真人的介入,二人感情遭遇连番波折。

  • 高铁乘务员需要做什么 怎么报名高铁乘务员

    4、铁路客服代表:在到处各地铁路局客户服务中心经过人工在线和自助语音两种方式受理各种各样与铁路客运、货运服务有关的咨询、投诉和建议工作。

  • 水果甜汤的做法 水果甜汤的做法大全家常窍门

    3、准备一个干净的锅烧水20分钟左右沸腾,烧水的同时可以和些淀粉,碗内加入淀粉和清水1:1即可,进行把淀粉和开,这时间准备些水果削皮去皮等,并切成丁状块。

  • 丝瓜豆腐汤怎么做(丝瓜豆腐汤怎么做下奶)

    丝瓜豆腐汤需要准备材料:丝瓜、豆腐、葱、油、淀粉、鸡精、香油、盐。共分为3个步骤。2加入豆腐加入水,烧开后加入豆腐。3煮5分钟翻入鸡精、淀粉水、香油、盐,煮5分钟即可。

  • 咖喱羊排做法(一锅冬日暖身下饭利器)

    咖喱羊排做法羊肉洗净,冷水入锅,大火煮开,撇去浮沫,洗净备用。将酸奶和羊肉充分混合。放于冰箱提前腌制数小时,时间不够的腌一小时也可。洋葱、姜、蒜分别切碎或研磨碎,锅中下入较多的油,先倒入洋葱碎,小火充分煸香。再加入姜末,炒匀后加入蒜蓉,继续小火煸炒。转小火焖1小时以上,喜欢肉质软烂可以焖更久。焖到土豆酥软,中途可切少量的青椒、红椒、西红柿备用。加入最后的配菜,翻炒均匀。翻炒至断生即可起锅享用。

  • pe系统两个硬盘分区教程(PE环境下怎么合并)

    电脑的磁盘分区一般在系统安装过后就少有去更改的,不是不懂的怎么改就是不想太麻烦,将就着使用。事实上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关键是要注意备份好数据。在前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了怎么调整分区的大小、分区的拆分,今天就讲下分区的合并。当电脑磁盘的分区过多时,重装系统的时候在PE系统环境下刚好有分区工具的存在,顺便调整下分区,将没必要存在的分区合并到一起去,那么要怎么合并呢?

  •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300字(端午节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300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