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品相不好,管彦康早早就卖掉这批果子,包园价20元/公斤。倒是今年第一年投产的“妮娜女王”表现不错,这会正在待价而沽。这一年,刘祥用了600吨自己堆制的有机肥,平均每亩用量超过10吨。在这一众人中,贾润贵是最早引种“阳光玫瑰”和“妮娜女王”的,并把“妮娜女王”种出一个新高度。“看来‘阳光玫瑰’果粒的大小和亮光度都跟水有密切关系。”刘祥指了指付贤波。
从左到右:管彦康、付贤波、刘祥和贾润贵
我原本对口感并没有什么期待,亩产3吨多,大穗大粒,果面很靓,“屁股”带沟,符合大市场的好果标准,却不是我心目中“阳光玫瑰”精品果的类型。但当我咬下第一粒果子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它不是我想当然的、以外表取胜的“市场货”,而是皮薄肉脆,甜度适中,口感清澈的上品,除了成熟度还差一点之外,跟去年我和沈晓东(雨露空间CEO)一起在宾川尝到的楼铁源的“阳光玫瑰”的品质非常接近。
这让我大感意外。数天后,我特意约上贾润贵,和张飞宇(杰士农科云南事业部负责人)一起去这盒“阳光玫瑰”的主人——刘祥那里取经。刚好,那天付贤波和管彦康都在,一众人就聊了起来。
“怎么才能种出这样的葡萄?有什么窍门吗?”我开门见山地问道。
刘祥和他种植的“阳光玫瑰”
“这个不是我的功劳,我只是把它管出来。”刘祥笑了笑,然后指着付贤波说:“第一,农药要控制好,让树体不发病;第二,肥料要充分,从点芽到采果,采完果还要管树,都是他的理念。从我过来种地的那天起,整个用肥、用药都是小付在管,到现在还是小付。我有多省心,啥都不用想。”
“那你来说吧!”我往付贤波身边挪了挪,他说话的声音很轻,离远了听不清楚。
“有几个关键点吧。”付贤波解释道:“首先是养分这一块,我觉得大家对肥料的理解是有误区的。葡萄属于喜钾作物,氮磷钾的比例是4:1:5,但大部分园子要么氮肥使用超量,要么施肥的节奏不对,强调钾肥不能提前用,我们钾肥用得相对早一些……”
又大又靓、屁股带沟的“阳光玫瑰”
“我先解释一下,我们也经常叫他‘小付老师’,他的理念是怎么来?”刘祥说:“首先他是科班出身,不是都凭经验,而是两者结合。像我们这个园子按照小付的方案,现在颗粒还在长,只要不摘,一直都在长……”
“老管的方案应该也是小付出的,为什么他的不长?”我刚去过管彦康的葡萄园,他今年的“阳光玫瑰”不理想,尤其是果粒大小,跟我2个月前看到的没大多少,仿佛缺失了一个果实膨大期。
因为品相不好,管彦康早早就卖掉这批果子,包园价20元/公斤。倒是今年第一年投产的“妮娜女王”表现不错,这会正在待价而沽。
管彦康(左)和他种植的“妮娜女王”
“老管的方案有点多,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案,还有其他人的方案。”刘祥说。
“我姐夫(管彦康)那块地是遭水地(低洼地),比较难种一些。”付贤波解释道:“葡萄开始上糖的时候,他认为颗粒不够大,准备上高氮肥,我劝过他,这个时候应该上高钾肥,一样可以长一圈,同时糖分会上得快一点。但他还是选择高氮肥,颗粒确实长了一圈,但口感很不理想。更糟糕的是,他还会认为果子大了一圈是氮肥在起作用。”
“再一个肥料的供应节奏也很关键。”付贤波接着说:“我感觉我姐夫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不长就施肥,再不长再加肥,就腌咸菜,好不容易长一点根出来,化肥下去全烧掉了……”
已经采过一遍的“阳光玫瑰”
“包括他们说的3天一遍水,7天一趟肥。”我想起在建水经常听到的云南葡萄特有的肥水管理方案。
“这是对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怎么用?比如哪一个时期该把氮肥降下来?把钾肥提上去?这个很多人把控不好的,还有微量元素。”付贤波叹息道:“其实对‘阳光玫瑰’来说,所有人都在瞎搞,我们也在瞎搞,只是我们的瞎搞可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你的园子具体怎么施肥呢?”我听着有点迷糊,还是问刘祥的具体施肥方案。
付贤波在介绍葡萄园的用肥方案
“我们的化学肥料用得很少。”刘祥介绍道:“前期一亩地2公斤高氮肥,4公斤平衡肥,基本上7天一次,就这样下,但我们也看长势,今年最长的间隔期是13天。”
“也是薄肥勤施嘛!”我总结道。
“还要看树施肥。”付贤波补充道:“但是大部分人不会看,只能依托于农资经销商。那站在农资经销商的角度,不可避免地会以利润为导向,而我们自己种地肯定以效果为导向,这是矛盾的。”
管彦康(左)和张飞宇在查看刘祥的“阳光玫瑰”
“除了平衡肥和高钾高氮之外,像杰士这种特肥你们用不用?”我好奇地问道。陪同我一起过来的张飞宇就属于农资经销商,而付贤波自己也在农资行业干了10年。
“肯定用,必须用。”付贤波说:“像海藻肥、美加富,在应对极端天气、需要抗逆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就像正常人吃点米饭就可以了,大病初愈的人需要搞点蛋白粉之类的补补。”
“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的。”我笑了笑,接着问道,“那有机肥呢?”
使用大量有机肥后的葡萄园土壤结构
“多多益善!像蘑菇渣、烟沫这些秸秆类的,有多少放多少。”付贤波说。
这一年,刘祥用了600吨自己堆制的有机肥,平均每亩用量超过10吨。
“你觉得你的葡萄和老刘(刘祥)的差别在哪里?”我转身问贾润贵。
在这一众人中,贾润贵是最早引种“阳光玫瑰”和“妮娜女王”的,并把“妮娜女王”种出一个新高度。但这两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并没有呈现出越种越稳的趋势,相反,入行最晚的刘祥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今年43元/公斤的果园价也成为弥勒产区“阳光玫瑰”的价格标杆。
贾润贵在细心查看刘祥种植的“阳光玫瑰”
“一个是果面的光亮度,一个是果子的软硬程度。”贾润贵分析道:“我今年在坐果后出现大小粒的问题,导致现在出现软果的都是这些小果子;还有老刘的果子为什么这么亮?跟水分管理有很大关系。我之前的经验是从硬核期开始,要适当控水控肥,但我这两次过来,发现老刘的表层土壤随时都是湿的。上一趟来我看了一下湿度表,他中午的空气湿度超过80%,那时候我的园子只有40%。我们这几年操作下来,到后期控水控肥特别是控水有点过了,水分还是不够。”
“你只要发现不长,一般都是水分不够。”付贤波补充道:“老刘相对比较悠闲,早上起来先去地里浇一遍水,中午吃完饭再去地里浇一遍水,晚上他还是会去地里浇水。”
已经出现软果现象的“阳光玫瑰”
“每天要浇三遍水?”我有点吃惊。
“每一次浇水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付贤波解释道:“早上浇水是为了增加空气湿度,中午浇水是为了降温防气灼,晚上浇水才是真正的补水。”
“每次浇多长时间?有标准吗?”我问刘祥。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地里的情况来灵活掌握。”刘祥说:“土壤下面的水我们都一样,绝对是够的,但表层土(10厘米以内)一定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如果用力能挤得出水,那个也不行。”
贾润贵葡萄园的地面情况
“这个状态的土壤含水量是多少?”我还是希望有个数据化的标准。
“60%。”贾润贵说:“如果我们拿起一坨泥,使劲捏,手指缝里能出水是65%左右;如果捏出泥浆,放开后这坨泥不会散,就超过65%了。”
“看来‘阳光玫瑰’果粒的大小和亮光度都跟水有密切关系。”我若有所悟,似乎抓到一个关键点。
“其实果面的光亮度跟光照有密切关系。”付贤波补充道:“只要让葡萄躲在叶片下面,不要直接晒到阳光,果面都是亮的。你有没有发现,只要棚架上枝条少的、叶片遮挡不够的,包括棚两头的,果粉就会多一些。至于洗果粉这个事情,我们从来没有干过,因为完全不需要。”
刘祥葡萄园的枝叶郁闭度
“那你留梢的长度和副梢的处理跟别人不一样吗?”我再问刘祥。
“有一点不一样,两个小棚的枝条要交叉,这也是他的主意。”刘祥指了指付贤波。
“好像大部分避雨栽培的V形架中间都会留一条空隙。”我刚在管彦康的葡萄园里拍过一张行间的照片,脑海里还有印象。
众人在葡萄园探讨种植技术
“如果按照书本上的理论,中间是要留出一条通风透光的光道,但在葡萄上又不实用。”贾润贵解释道:“只要是边上的、风大的、太阳能斜照到的,植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产生果粉来保护自己。”
“这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付贤波笑着说:“有些基础理论是要去看书的,但不能完全照搬,理论与实操还是有差别的。其实我跟贾哥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都认为农作物都是一步步长起来的,拔苗助长是没有用的。”(未完待续)
202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