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孔子去找原壤,却见到原壤竟然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说完,孔子还用手杖敲打了原壤的腿,恨铁不成钢之意溢于言表。这个原壤是孔子认识了很久的旧相识,孔子对此人非常了解。所以说,孔子之所以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绝非是因为他“老”,要知道,孔子比原壤更老。其实孔子骂的是“为老不尊”的人,而不是“年龄大”的人,我们是断章取义歪曲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宪问》, 原文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一次,孔子去找原壤,却见到原壤竟然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这里的“夷俟”意思就是像蛮夷那样叉开腿坐着,先秦时候没有内裤,所以古人都是双腿并拢“跪坐”,叉开双腿那叫“箕坐”,是非常不礼貌的。
所以,见到此情此景后,孔子大怒,骂道:“你年轻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后又没有成就,现在老而不死,真是个祸害啊!”说完,孔子还用手杖敲打了原壤的腿,恨铁不成钢之意溢于言表。
孔子的这番话说得还是很重的,难道仅仅是因为原壤对着他叉开腿坐着吗?显然不是的。这个原壤是孔子认识了很久的旧相识,孔子对此人非常了解。《礼记·檀弓下》还曾记载:原壤的母亲去世时,他非但不伤心,还敲着母亲的棺椁欢快地唱着歌,简直是禽兽不如。
所以说,孔子之所以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绝非是因为他“老”,要知道,孔子比原壤更老。孔子如此气愤,是因为他不但“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并且老了以后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
今天我们把“老而不死是为贼”几乎与“老不死”成了同义词,此言听起来是对年老者的极大不尊重。其实孔子骂的是“为老不尊”的人,而不是“年龄大”的人,我们是断章取义歪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