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体在散热过程中,感到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8℃。根据热量的传导原理,这时候人体将不再散发热量,反而会吸收环境的热量,导致皮肤温度不断升高。这种情况下,人体就会自我调节进行补救,通过流汗蒸发来散发热量。可若是遇到空气湿度过高,导致人体汗液蒸发不及时或不能够全部蒸发,这就会使得人体的皮肤温度超过37℃,同时也会使人体的核心体温上升。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无论欧美还是我国,夏天变得越来越炎热,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已经突破了40℃。
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可为何在35℃的气温下,人却是感到炎热而不是凉快?这不是违背正常逻辑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人体的散热问题。
其实,在人进行正常活动时,人体内的细胞是一直在发生大量的生化反应的,这也就导致人体不断地产生热量。
热量通常都是由高向低传导,人体也同样如此,因此,人体在散热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即:人体核心温度>皮肤温度>空气温度。
人体的皮肤对于温度的感应是有着特殊作用的,通过感受冷热的变化,调节人体的散热程度,从而让人体能够保持一个舒适的体温。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正常情况下,让人们感到最舒服的皮肤温度是33℃。
而人体在散热过程中,感到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8℃。
所以,当人从28℃的舒适环境进入到35℃的气温环境时,人体的皮肤温度是低于环境温度的。
根据热量的传导原理,这时候人体将不再散发热量,反而会吸收环境的热量,导致皮肤温度不断升高。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35℃的气温中会感觉很热,而不是凉快的原因。
而这也将导致人体自身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进而对人体的核心温度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下,人体就会自我调节进行补救,通过流汗蒸发来散发热量。
可若是遇到空气湿度过高,导致人体汗液蒸发不及时或不能够全部蒸发,这就会使得人体的皮肤温度超过37℃,同时也会使人体的核心体温上升。
所以,如果长时间处于35℃甚至更高的气温环境下,同时又没有其他的降温措施,那么就很容易导致人中暑,甚至严重的还会出现热射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