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钓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钓鱼百科

色斑是怎样(教你科学搞定色斑)

时间:2023-08-1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钓鱼百科

黄褐斑多见于妇女,男子亦偶有罹患者。化妆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祛斑成分主要有烟酰胺、熊果苷、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甘草提取物等,使用率均在10%以上。研究表明,含3%熊果苷的膏霜可消除90%紫外线引起的晒黑。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是最具代表性的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甘草提取物的安全性较好,目前没有皮肤不良反应相关报道,是已被证实的功能全面的植物美白成分。

色斑是最让爱美人士苦恼的面部肌肤问题之一,那么,色斑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淡化色斑呢?

日晒和衰老加重色斑问题

人们常说的祛斑是指减轻或淡化面部皮肤表皮的色素沉着斑,包括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等。

雀斑是皮肤内黑色素堆积而形成的黑色小斑,是一种以鼻面部发生褐色斑点为特征的皮肤病,因其色如雀卵上之斑点而得名。雀斑主要生在面部的两侧面颊,眼部下方较为密集,也可见于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其症状是针尖到豆粒大小棕褐色斑点,呈对称分布,每个斑点孤立存在,并不融合成片状,表面平滑无鳞屑,不高出皮肤,无自觉症状。雀斑多见皮肤细白者;女性多于男性;夏季时气温升高,日晒后易使雀斑颜色加深或数量增多,冬季则颜色变淡。除遗传因素外,雀斑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日光照射,因此,预防色斑形成及淡化色斑最重要的方法是防晒。

黄褐斑是对称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是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见于眼周、面颊、额头、鼻、口周围等,均匀成片,边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其表面平滑,与皮肤相平,呈黄褐色,无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黄褐斑多见于妇女,男子亦偶有罹患者。其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与内分泌失调、妊娠、精神因素、常服用某些药物、某些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日晒及长期精神抑郁可使黄褐斑颜色加深。

老年斑是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类皮肤问题。其症状是淡褐色或褐黑色隆起性斑块,色斑大小不等,表面粗糙,呈乳头状,多发于面部、手背等处。老年斑的形成原因并不明确,但研究普遍认为与皮肤衰老有关,即随着年龄增长,体内自由基不断增加,而可俘获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则较少,过量的自由基对皮肤正常生理功能造成破坏,从而加速皮肤老化,使色素沉着形成老年斑。

祛斑关键在于减少色素含量

化妆品发挥祛斑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防止色素生成;二是促使已生成的色素排出体外。

抑制黑色素生成是祛斑类化妆品采用的主要方法,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得以实现。最新研究发现,除了酪氨酸酶以外,还有两种酶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一种为多巴色素互变酶,另一种为DHICA氧化酶,抑制这两种酶的作用可以减少黑色素生成。

使已生成黑色素排出体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黑色素在皮肤内被分解、溶解、吸收后,在体内经血液淋巴循环系统排出体外;二是黑色素在一定条件下,自行向皮肤角质层逐渐转移,最终随老化的角质细胞脱落而排出体外。为了加快这一排出过程,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经常在配方中添加一些皮肤细胞更新促进剂,如果酸、维生素等。

多种成分搭配效果更好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化妆品公司高度重视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研发,祛斑美白成分不断推陈出新。化妆品中祛斑美白成分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促进表皮脱落,加快黑色素排出,从而达到祛斑美白的效果。

在祛斑类化妆品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具有祛斑效果的功效成分是该类产品的核心原料,其添加类别、添加量及复配情况与祛斑功效及化妆品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化妆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祛斑成分主要有烟酰胺、熊果苷、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甘草提取物等,使用率均在10%以上。

烟酰胺又称维生素B3,具有较高安全性,是临床皮肤科使用的一种基础性维生素类补充剂,较广泛地应用于光敏性皮炎、痤疮等皮肤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证明,烟酰胺能够抑制黑色素向皮肤角质层转运,减少黑色素在角质层沉积,避免皮肤变黑。基于这一原理,烟酰胺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延伸。除了用于祛斑美白外,烟酰胺还被用于减少或消除皱纹,改善起皮、毛孔粗大等皮肤老化现象,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从而起到预防皮肤老化、修复皮肤和减少面部暗沉的作用。烟酰胺是祛斑美白类产品使用频率最高的成分,使用频率大于40%。

熊果苷是提取自植物的天然活性物质,能迅速渗入肌肤,有效抑制皮肤酪氨酸酶活性,阻断黑色素形成,并能通过自身与酪氨酶直接结合,加速黑色素分解与排出,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化妆品中熊果苷推荐用量为1%~5%。研究表明,含3%熊果苷的膏霜可消除90%紫外线引起的晒黑。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资生堂公司率先购买了熊果苷专利,并将其最先应用于化妆品中。

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是最具代表性的黑色素生成抑制剂。抗坏血酸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将深色的氧化性黑色素还原成浅色的还原性黑色素,二是在生成黑色素的酪氨酸酶催化反应中,抑制黑色素中间体多巴醌生成黑色素。抗坏血酸是最早用在美白产品中的、最具代表性、最安全的美白成分之一。虽然抗坏血酸安全性很好,但稳定性很差,如果不加保护,在膏霜中很快就会失去活性。为克服抗坏血酸不稳定的缺点,化妆品行业研发出一系列衍生物,如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葡萄糖苷、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抗坏血酸磷酸酯镁、2-O-乙基抗坏血酸、3-O-乙基抗坏血酸、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磷酸抗坏血酸酯生育酚酯钾、四己基癸醇抗坏血酸酯、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等。

甘草提取物类美白剂主要是指从特定品种的光果甘草中提取的油溶性美白成分,可以抑制酪氨酸酶和多巴色素互变酶、DHICA氧化酶的活性。甘草提取物的安全性较好,目前没有皮肤不良反应相关报道,是已被证实的功能全面的植物美白成分。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化学和植物祛斑美白功效成分,如凝血酸、曲酸、母菊花提取物、桑叶提取物等。实际上,很多产品都会使用不止一种祛斑美白成分,这是因为一种成分一般只对皮肤变黑的一个步骤起抑制作用,要更好达到有效控制皮肤变黑的效果,需要控制各个环节,这就是近年来流行的“协同效应”美白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含有单一祛斑美白成分的产品,含两种及以上祛斑美白成分的产品效果更好。

(摘自《科学护肤让你变得更美——专家教你挑选化妆品》 朱英、杨艳伟编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
  • 金莎沦落在街头(金莎喝咖啡到细菌感染)

    16月15日,女明星金莎上微博热搜了,随即#金莎喝咖啡喝到细菌感染#也成了热议话题。▲金莎微博评论区部分截图有赞同,表示饮品店卫生不合格、咖啡和冰块有细菌的。▲金莎微博评论区部分截图有为咖啡馆抗议,说咖啡机每天都会清洗、冰块也是用的纯净水,不会有问题的。一包一包的独立包装,随身携带很方便,撕开挂在杯子上就能冲了喝,对器具和技术要求不高。

  • 家禽算不算动物(只能把家禽也算上)

    写下你能想到的动物的名字,是否有30个?

  • 花生和橘子能一起吃吗(花生和橘子不能一起吃)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花生和橘子能一起吃吗花生和橘子不能一起吃,花生含有大量的油脂,而橘子中含有大量的酸,它们一起吃,会互相破坏营养,所以不能一起吃。吃橘子过多引起结石。橘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如食用不当反而无益。

  • 鼓励人正能量的句子(比较正能量的说说)

    生命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世界的存在会清晰而具体;生命会走进时间的大门,让夕阳给出记忆的钥匙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生命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鼓励人正能量的句子?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生命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服饰美容是做好一个女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

  • 家常味清炒山芋丝 清炒洋芋丝

    3、小葱蒜头切好备用炒锅放油,小火炒香蒜和一半小葱。

  • 2020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新生分班查询入口(附网址)

    办理内部统一消费卡300元。床上用品包括:棉被1床,棉褥1床,床垫1个,床单2个,被罩2个,枕套2个,枕巾2个,枕芯1个,脸盆1个,马扎1个。

  • 多彩豆腐的做法(做法超简单)

    多彩豆腐的做法豆腐切后1厘米左右的大片,大蒜、大葱切末。鲜香菇洗净切丁。西红柿洗净后同样切小丁备用。取干净小碗,倒入一汤匙生抽,调入少许精盐。倒入一汤匙白糖,搅匀成味汁备用。锅里倒入适量植物油,油热后放入豆腐片,小火煎制。煎制时晃动锅,防止豆腐粘锅。焯水至蔬菜丁变色后捞出,控水备用。用煎豆腐片的锅把葱花、蒜末爆香。倒入胡萝卜、香菇、杏鲍菇丁翻炒均匀。烹入调好的味汁。用水淀粉勾芡后即可关火。

  • 可爱的名字昵称女孩专用(网名可爱五个字)

    上衫绘梨衣美丽式遗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可爱的名字昵称女孩专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 广州第47届国际家具博览会展区分布图一览

    第47届广州家具博览会展区分布图2021第47届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时间:3月28日-3月31日地点:广交会展馆、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票价:免费登记参观观众登记入口:点击进入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创办于1998年,每年3月在广州琶洲、9月在上海虹桥举办,春秋两届共汇聚超过6000家海内外顶尖品牌企业,共接待超过45万名专业观众,有效辐射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彰显春华秋实的双城魅力。

  • 辣组词和拼音 辣组词和拼音怎么写

    比喻人生的幸福、欢乐、痛苦、磨难等各种境遇、各种感受。比喻文章、语言尖锐深刻,有强烈的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