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钓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钓鱼百科

陆文彬浜镇湾港(陆文彬浜镇湾港)

时间:2023-08-1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钓鱼百科

浜镇湾港,清末明初时期,是崇明中北部通往长江北岸的启东、海门一带的重要港口,浜镇商业随之发展,成为崇明四大名镇之一。下图使用“敖阶镇”地名的地图。解放前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乘船经崇明浜镇,再乘车到南门港换乘轮船前往上海,是最佳的旅途。最近几年经过该桥时看不到“湾港桥”字样了。因湾港,促成了崇明中北部的经济发展,使浜镇成为崇明的四大名镇之一。

浜镇湾港

我的童年时代,站在浜镇大桥上,只见桥下的大河从北面长江经湾港入口,浩浩荡荡流经大桥,向南流去,有时还能看到从长江对岸的启东,运载黄豆、豆饼之类农副产品的帆船顺潮水驶抵浜镇大桥的桥堍。我来讲讲记忆中的浜镇湾港。

浜镇湾港,清末明初时期,是崇明中北部通往长江北岸的启东、海门一带的重要港口,浜镇商业随之发展,成为崇明四大名镇之一。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在长江流沙的作用下,港口逐渐被淤塞,浜镇商业不断萧条。我出生在三十年代,所以能见到一些湾港的变化。从浜镇大桥,沿着蟠龙河西边的一条土路(以前大桥以北没有公路,只是稍微宽的的土路)向北走,走过“西万兴”(西当)院宅的围墙和石库门、张家、陆家......朱家门前的蟠龙河里停泊一艘自家帆船,因是同学家,有时上船玩耍一下。再往北走是个块荒塚区,供没有墓地的人家丧葬之用。再走几分钟,就是浜镇对外联系的窗口,也是各地客商进出崇明北部地区的要道之一——湾港。

01

历史地图上看“浜镇湾港”

浜镇建于清康熙后期,当时敖姓居民首先在此兴建市房,故原名“敖家镇”。后因居住在镇西的李杜诗、镇东的柏谦分别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举人,“敖家镇”改为“鳌阶镇”,含意是“脚踏鳌阶步步高”之意。又因集镇中间有两条交叉的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河浜,故“鳌阶镇”俗称“浜镇”。后人只知浜镇,不知鳌阶镇和敖家镇。

第一幅“清时期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崇明县地图的中部,近长江处标有“敖阶镇”(地图上的黑体字)。第二幅崇明县地图上已用“浜镇”地名,它的北部标出了“湾港”(湾字写成草字头下面一个“弓”字,该字在字典上没有查到),并有一条很大的河流,从长江向南流向浜镇。下图使用“敖阶镇”(浜镇的前称)地名的地图。

乾隆元年崇明地图

乾隆元年崇明地图

下面已使用“浜镇”地名的地图上,它的北部标有“湾港”,一条大河向南流向浜镇。(后两幅为浜镇的局部地图)“浜镇”的东边是“谢家镇”,它们都靠近长江。

标有浜镇及湾港的老地图

最新的地图看出:浜镇,以及原先它东边的“谢家镇”都已处在崇明的中心了(见下图)!浜镇北部,早已围垦成东风农场、东平林场(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前进等农场。与长江对岸的启东,原来由宽宽的长江相隔,只见江水滔滔,不见对岸踪影,鸡犬不相闻。现近在咫尺,鸡犬相闻了!

现在的地图

从地图上看出:启东经崇明,至上海是一条直线。解放前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乘船经崇明浜镇,再乘车到南门港换乘轮船前往上海,是最佳的旅途。那时长江北岸的交通更不发达,即使解放后的六十年代,我熟悉的一些战友,从北京到达南通或一些县城后,公交很少,有的还没有,要乘“二等车”,即坐自行车回家。

历史上的湾港,虽早无踪影,但以前我经过北沿公路,原湾港处的一座桥梁时,看到该桥命名为“湾港桥”。让我有些激动:感谢命名桥梁的朋友,手下有情,把湾港的名字书写到了桥梁上。地名是部史书,看到“湾港桥”,就知道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湾港,沧海变良田哦!最近几年经过该桥时看不到“湾港桥”字样了。在网上搜索“崇明湾港桥”,结果显示在蟠龙公路和北沿公路交汇处的一个红点,再放大,就显示了“蟠龙二号桥”。湾港在崇明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有影响的一个港口。因湾港,促成了崇明中北部的经济发展,使浜镇成为崇明的四大名镇之一。重视历史的人,都很珍惜历史地名。保留历史地名,就是记下发展史中的足迹!幸好,以前有人铭记了“湾港”,并命名了“湾港桥”,所以网络上还留下“湾港”的地名。不然,湾港不仅在土地上消失,在地图上被抹去,而且在网络上也找不到信息,随着留有“湾港”记忆的老人越来越少,湾港——真的彻底消失了!

02

我见到了湾港消失前的历史片段

二十世纪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因长江北支滩涂淤涨,航道逐渐北移,湾港港口变窄,船行受阻,江北客商只好直接从启东乘船,在长江里绕一个大圈,才到上海,浜镇商业市场也由此逐渐走向萧条。

老照片

我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见到的湾港,已是一个自然港口,落潮时,只是一条浅浅的河槽,以及滩涂上的芦苇。岸边没有码头,也没有岸上等建筑——满目都是荒芜景观。只有涨潮后,才有苏北船驶过来,靠上岸脚,伸出跳板下客或卸货。小一点的船,有时顺涨潮的潮水,把装载着启东盛产的豆饼、黄豆之类的物品直接驶到浜镇大桥的桥堍卸货。豆饼是崇明农民养猪的重要饲料,猪粪又是重要的有机肥料。

港口的帆船

真所谓:湾港通,浜镇盛;湾港淤,浜镇衰!大千世界,也有反复,浜镇淤塞后,北边滩涂涨出大片土地,上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浜镇北面的海滩上开拓东平、长江等农场,一下子来了大批上海知青,使得浜镇又兴盛一段时间。随着农场的商业设施不断健全,来浜镇消费的人员逐渐减少至零,后又把浜镇非农业户口改变为农业户口,以蟠龙河为界把浜镇划分不同生产队,撤浜东乡归属大同乡后,行政中心南移至蟠龙镇,浜镇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遏制,不断走进衰落,镇民有的外迁,商店不断减少,镇容残破,以致一些人,路过浜镇时,认不出昔日的崇明四大名镇之一的浜镇!

湾港,留给浜镇一段欣欣的繁荣,也留给我一段深深的记忆。

滩涂余韵

童年时常结伴到湾港海滩玩耍,落潮后湾港滩涂上大片芦苇,望不到边际。海风习习,芦苇轻摇如舞,芦叶莎莎似歌,海浪涛声,让人陶醉!平坦的滩涂,随处可见小螃蟹从洞内爬进爬出。捉小螃蟹,是孩子的一大乐趣。有的大人带着小铁锹来此挖芦根,在清水里洗涮一下,就好品赏清甜芦根。芦根烧开水喝,驱热解暑,芦根也是一个副业,能在集市上销售.....滩涂放牧,水牛、黄牛啃着嫩嫩的芦苇,它们也是难得的享受,滩涂留给人们一片美好的回忆!

看海遐思

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到湾港外面的海滩上看海了。湾港看海,只见到浩淼的、茫茫的江面上像个长长的大铁桶滚滚而来的浪头,滚到岸边,冲撞海岸,浪花翻起几米高,一个大浪就卷走一块岸土!一会儿后浪又到达岸边冲击岸脚,又是翻起几米高的浪花,涨潮时连续不断。成年后,见过钱塘江潮水滚滚奔来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后,也会勾起我们小时候到湾港外面看海的动人情景:钱塘江潮只有一个大浪涌,没有后浪,浜镇湾港看海,有连续的后浪,也是很过瘾的!

长江口外的东海浪潮,纷纷涌到浜镇的湾港,就有了大海的灵气,产生了湾港看浪的雅趣。当我们到海边玩时老人都反复叮嘱:要离海边远一点,当心被海浪卷走!看到过海浪冲击岸脚的人,一定明白此话一点都不虚假!

以前浜镇人,到湾港的长江边上,不叫“江边”,都叫“海边”,一方面望不到对岸,只见滔滔江水,认为那是“海”。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浜镇,也许就是东临大海,因东部不断淤涨,逐渐与东海产生距离。就像现在,浜镇原先在长江边上,因北部不断淤涨,就远离长江边了。

那时崇明的江堤,不像现在“固若金汤”,大多是泥土建成的江堤。一直流传着,不是北面坍,南面涨;就是南面坍,北面涨,轮流着坍涨。崇明坍坍涨涨,像一艘小船一直向外扩张和东移,越长越大。浜镇与东海越离越远。我小时候看到的是崇明北面坍岸的历史片段。

看看广袤的江面,深藏江海的神奇,让人向往!1954年南京海军预校到崇明招生,就爽快地秘密地报名了,也许与童年到湾港看海有点因缘。

镇海保岸

岸脚日夜坍塌,此事让浜镇人忧心忡忡,就出现了“镇海保岸”的故事。我看到老乡龚成通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夜半涛声惊天地,儿时恶梦曾摄魂》中说:“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浜镇北沿‘搬沙居’(崇明的‘鬼’音读‘居’音,即搬沙鬼)肆虐,海坍厉害,眼看就要吞噬繁华的浜镇,我的舅公黄大福挺身而出,率领乡民一起去城隍庙烧香,请出菩萨,让他站在海边黄岸上镇住搬沙鬼(我的舅公还把他的儿子——我的表舅抛入海里,派他给海龙王送信,要求海龙王制止搬沙鬼肆虐),奇妙的巧合是海坍马上停止。虽然保住了一方平安,但是滩涂开始积淤,先大船后小船无法靠岸进港了,湾港的港口功能开始萎缩以致消失,丧失出海口的浜镇渐次衰落。”镇海故事的场面,估计也一定很壮观和有趣!

延伸阅读:

2016年10月1日心语公众号曾推送过龚成通先生的文章,供读者延伸阅读,点击下文▼

龚成通|夜半涛声惊天地,儿时恶梦曾摄魂

黄大福先生,我熟悉,我们都叫他“大福伯伯”,他为人豪爽。他家在浜镇开的南货店,与我家隔几个门面,他家的院宅离浜镇约五里,临靠蟠龙公路,石门套很别致,院宅很大。有关黄大福向海里给海龙皇“抛子送信”,我估计是个宗教仪式,真人抛向海里的几率不大,可能是制作个假人替身,写上生辰八字姓名,权作把儿子投入大海给海龙皇送信。

捉蟛蜞人

滩涂上生长着密密的芦苇,滩涂上生长着多多的蟛蜞,人们戏称它是“会爬的银子”。听一位浜镇老乡讲述晚上到海滩上捉蟛蜞的事,让人感到神秘而不可思议:密密的芦苇,静静的夜晚,滔滔的江水,手提煤油灯,背着蟹竹篓,深入芦苇荡去捉拿长着两只犹如小剪刀螯足的蟛蜞,那可胆子大啦!他说,心里害怕归害怕,不去就没有银子,没有副业收入,还要生活啊!到海滩上捉蟛蜞的人虽然有一些,但都是分散的,晚上能在芦苇荡里见到一个捉蟛蜞的灯光,就是稀罕的事了。捉蟛蜞,不可能成群结队地去捉,人多声杂,早已把蟛蜞吓走了。单枪匹马去捉,胆子大是个前提,不然夜深人静,晚上什么声响都会使人心惊肉跳,还能捉蟛蜞?胆大了,听到什么的声音,都不介意了,只想多捉点蟛蜞。

螃蜞

只有两条介意不得:一是方向要记牢,深入芦苇荡后,根本见不到标的物,岸边也没有灯火,不然迷路了就走不出芦苇荡。其次要牢记涨潮的时间,学点天文,抬头能看到天空。不然,只能听到轻摇的芦苇在沙沙地发响,其他什么也看不到的情况下。忘记时间只顾在海滩上拾银子(捉蟛蜞),潮水一涨,跑不过潮水,就有灭顶之灾!那时的手表都是稀罕物,捉蟛蜞的人不可能拥有手表。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早晨背着满满一篓的蟛蜞到镇上收购蟛蜞的店家换来银子——钞票!当时浜镇有一家江姓老板(他的哥哥就是碾米厂老板)每天收购几百斤蟛蜞,腌制后运到上海出售。

日伪时期的湾港

日伪时期,湾港外面的滩涂上,用崇明的竹子在北部沿江建成一堵“竹墙”。竹篱笆把崇明北部围得“密不通风”,防范江北抗日人士到崇明活动。在湾港处的竹墙上,开有一扇竹门,门口有伪军把守。(据崇明县志记载:1941年春日伪全面清乡,将全县竹子基本砍光,在北部沿岸,筑篱笆460余里)我曾跟随伙计到海滩上放过牛,也割好了好几捆芦苇牛草,准备带回家。当走到竹篱笆门口处被卫兵拦下,不能把牛草带出去。

这里顺便讲一下抗日胜利时的浜镇。1945年抗日胜利的消息一传来(据记载1945年8月28日,侵崇日军撤往上海投降,民众闻讯雀跃欢呼),浜镇一些老板自发组织灯会庆祝,一位酒店老板扎了一盏方形巨大的彩灯,上面画着蒋介石身着元帅服,腰中佩剑的立像,竖起两根木杆,把彩灯高高悬挂在浜镇东市大街上。这是我在浜镇看到的最大的一盏彩灯!浜镇手艺人荟萃,扎个大彩灯小事一桩!

解放前夕的湾港

湾港的周边江堤上密密麻麻地,用美国军援建成的钢铁碉堡群,防范共军偷渡攻占崇明。解放军还没有进驻崇明前,国民党军队就纷纷提前撤离。碉堡群,有的还只建成一半。权力真空时期,一些胆大的农民把钢板卸下,拿到浜镇铁匠铺里打成农具,演出一曲真实的“铸剑为犁”的活报剧!

在国内战争期间,苏北解放得早,崇明没有解放前,大概在1948年,我在镇上高凉棚处的一爿圆作店,就是制作木桶等生活用具的作坊里玩,看到好几大木箱,有两人扛着一个,匆匆往东走去。我问圆作店里的师傅:“这些人抬的什么东西啊?”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说:“那些木箱里装着启东那边天主教堂里的真人大小的瓷神像,他们用船运到湾港,再抬到浜镇保护。”我也没有细问,东边不知什么地方有天主教,但浜镇没有。

讲到国民党撤离崇明,顺便讲一个发生在浜镇的一件小事。有个国民党兵没有跟着大批部队撤离,换了便装到浜镇,被镇上人看破,有人说:“他是国民党的兵,捉住他。”他听到后,好似惊弓之鸟,拔腿就逃。镇上灵龙街北面的一位村民,是个“飞毛腿”,此时正在镇上,一听此事,一发力就捉住了,送到相关部门。那天镇上都盛赞那位勇敢的“飞毛腿”!

解放初期

我参加过修筑江堤。解放初政府组织百姓修筑江堤,那时有点分段包干形式。生产队、小队,接到修筑江堤的任务后,再划分土方给每户,我随着父亲到湾港附近,分配到任务的江堤上。见到了以往从未见到过的热闹,大家拿着挖土的长长的铁锹,一根扁担,两个竹箩筐,从滩涂上挖泥,挑到江堤上......以后再没有见到过湾港,只是记忆中的湾港了!心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加入公众号粉丝群

- END -

编者留言:亲爱的读者,如果您也有崇明的乡土故事,欢迎您能给我投稿,传播和传扬乡土文化,让一个个动人的老镇故事得到传承和记录,让古镇的故事沉淀在时代的发展中,让古镇的魅力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间。来稿请发送电子邮件至:1466670@qq.com或者下面的微信。谢谢您!

赶快来分享关注吖

如作者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

微信号:anxin20141124

感谢您的支持!

    推荐阅读
  • 原来这是一场单向的爱情只有我一个人用了真心是什么歌(意向爱情完整歌词介绍)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原来这是一场单向的爱情只有我一个人用了真心是什么歌原来这是一场单向的爱情只有我一个人用了真心是《意向爱情》这首歌词。

  • 学生眼睛近视怎么减轻(超八成高中生都是近视)

    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上述报告回顾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称,在中国部分地区,40岁以上成年人中干眼症发病率约为30%,农村地区翼状胬肉发病率达33%,城市青少年近视率则高达67%。而在中国,学业压力大、缺少户外活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整体防控意识低等因素被眼科专家认为是导致近视高发的主要因素。

  • 领证文案(适合领证发的句子)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领证文案最近有谣言说我结婚了,我要澄清一下,这是真的。点赞份子钱可打八五折。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始于初见,止于终老。愿往后余生,冷暖有相知,喜乐有分享,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和已知的人,去过未知的人生。我亦只有一次人生,不能慷慨赠予我不爱之人。大吉大利,今天结婚。国家分配的终于到货了。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 蛇瓜怎么种植,需要注意什么(蛇瓜的栽培技术)

    当它冷却到30℃,取出种子,浸泡30℃干净的水。待种子完全膨大后,取出种子,放入30℃促进发芽的条件。如果在生长期出现脱肥现象,就会出现瓜棒异常现象,影响产量和销量。当藤蔓长度超过30厘米时,要及时绑好藤蔓,并将藤蔓引到架子上。蛇葫芦具有连续结实的特点。适时采摘可使后果瓜获得充足的营养,发育良好,畸形少。开花前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施用3%的尿素溶液,使植株健康生长,避免畸形,影响产量和品质。

  • 2022好听的qq女生节网名(2022好听的qq女生网名有哪些)

    2022好听的qq女生节网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2022好听的qq女生节网名东畔倚阑清香百合清风竹间行栀晚鸢乱绿水染清风爱的薰衣草.花岩伴飞花夏末的晨曦像向日葵一样心与薄荷比凉岁月之沉淀空谷幽兰言笑晏晏朽梦挽歌勿念心安独白的倒影空心城冷贝多芬钢琴上的约定夏季苦笑着思念等待青春微凉我的小时代浅殇式微笑

  • 一封鸡毛信的幼儿故事(柚声绘本鸡毛信的故事)

    今日互动话题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哪些抗日时期的小英雄呢?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农村儿童团团长海娃,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替游击队送信,因而使游击队拔除敌人据点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怎么办?信藏在哪里呢?”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海娃的信有被发现吗?故事中的海娃,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精神,正是小朋友们要学习的。

  • 运动时间过长有利减肥吗(运动时间不对减肥难)

    研究发现一天中选择不同时间段运动会导致不同的运动效果。研究发现女性选择在早上锻炼能促进总脂肪和腹部脂肪的减少,同时降低血压,并增加下半身肌肉的力量;而女性晚上训练则会大大增加上半身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耐力,并增强整体情绪。对于男性,在晚上运动能降低血压、心脏病风险和疲劳感,并刺激脂肪氧化,有助于燃烧更多脂肪。男性则相反,如果男性为了减少脂肪、改善心脏和代谢健康以及情绪健康,选择夜间锻炼更为理想。

  • 海尔滚筒洗衣机怎么清洁呢(海尔滚筒洗衣机咋清洗)

    洗衣机槽清洁剂超市就有卖的每袋清洁剂的价格在10几块钱,一袋就够用了。先将清洁剂从洗衣粉盒子处倒入,选择洗涤程序,洗衣机就开始注水清洗。这里我们最好选择洗衣机的浸泡功能,而且将用水量调到最大,这样可以保证洗衣机槽每个部位都能充分的接触到清洁剂。清洁剂的用量,根据洗衣机的容量和使用年限来确定。

  • 油茶苗什么时候栽最好 油茶苗什么时候栽最好呢

    4、油茶树种子用温水浸泡催芽效果最好,在栽培前需要用温水浸泡处理,油茶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发芽率提高,生存率也会提高,播种也会变好。

  • 一加7支持5g吗 一加7T支持5g吗

    根据一加官网提供的一加7网络制式说明,一加7支持移动、联通、电信4G+/4G/3G/2G网络,也就是说目前一加7不支持5g网络。核心配置上,一加7采用6.41英寸2340乘以1080AMOLED水滴屏,搭载高通骁龙855旗舰平台,配备UFS3.0闪存,前置1600万像素,后置4800万+500万双摄,支持OIS光学防抖,电池容量为3700m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