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把“牛虻”误认为“牛氓”,有一天,与人交谈时才知道了错误,囧囧囧!而今天再看时,这亚瑟多了一些温情,他一直保持着几分少年的稚气与犟劲。人已殉,蒙太尼里亦殁,唯留下单独的波拉夫人……
十几年前买的书,本月再拿起来翻阅,感受不一样。
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把“牛虻”误认为“牛氓”,有一天,与人交谈时才知道了错误,囧囧囧!
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我对事物的看法亦改变,青涩与不惑是两种人生境界。
再看《牛虻》时,对亚瑟有着不一样的认知,他虽经历了青涩与成熟阶段,但那颗赤诚的心依旧,正如亚瑟写给琼玛的最后一封信里所言: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在青涩年代,受各种影响,刻印在我脑海中的亚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从少年时期的幼稚到最后的成熟。而今天再看时,这亚瑟多了一些温情,他一直保持着几分少年的稚气与犟劲。
亚瑟一直保持着对蒙太尼里的依赖;
亚瑟一直保持着对琼玛的爱慕;
亚瑟一直保持着对人性的追求;
亚瑟一直保持着……
正因为他有太多的保持、太多的惦记和太多的包袱,所以他只有一直在逃避,“假装自杀”是逃避面对与蒙太尼里的亲情关系,“隐瞒身份”也是逃避直面自己曾犯的过失,他逃避自己、逃避琼玛、逃避一切!
痛苦的经历毁灭了他那张高富帅的皮相,虽然锻炼了他革命的坚毅性,但依然没有毁灭他那孺弱的真性情,直到死那一刻才醒悟地喊出:
“蒙太尼里,我的父,在神与我之间选一个,请跟我走吧!”
“琼玛,我一直爱着你!”
这样的表达,又有何用?人已殉,蒙太尼里亦殁,唯留下单独的波拉夫人……
爱,请勇敢地大声的说出来吧!